人们通常认为,体育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较远,似乎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从文化范畴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来看,二者之间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最初的起源来说,体育与艺术的形成过程有着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原始人类为了社会劳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创造出来的,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审美性,是人类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强调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很多体育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凸显其艺术表现作用,展现出其自身的审美因素,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近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策划出品,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云南财经大学、大理大学、红河学院、昆明城市学院、北京树海千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参与制作的探访体验纪录片《丝路艺起来·体育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云南澜湄国际卫视双平台热播。节目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大学生深入云南,探访体验巍山打歌、景颇刀舞、象脚鼓舞、左脚舞、乐作舞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别样魅力,让那些珍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被更多人所熟。

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感受文化认同“作为大学生,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将所学从纸面落到地面,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每期节目,高校师生团队都会实地探访云南各个地区,融入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与娱乐活动,在与当地人的共舞中,沉浸式感受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多彩。在首期节目中,一组来自越南、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在华留学生来到大理巍山县,学习体验彝族打歌与大刀舞,他们被火把节的热烈与欢乐深深感染,也感慨于民族传统体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楚雄州牟定县,另一组师生学习体验了左脚舞,还在当地小学的课间操中,看到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自由风格的完美交融,他们为当地人的民族文化自信所折服,也感动于当地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坚守与传承;还有德宏县的景颇族刀舞、弥勒市不同风格的乐作舞等等。无论来自哪个国家,无论来自哪个民族,相同的服饰与相同的舞步背后,是相同的文化认同与精神认同,这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凝聚力,也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向心力。

追溯民族传统体育的厚重文化底蕴,展现民族文化自信“从前,我或多或少了解过民族舞蹈,但是看了节目之后我才发现,这些舞蹈是具有悠久的文化起源的,甚至连它们的各种‘周边’技艺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真的太震撼了!”正如观众评论的那样,节目在呈现民族传统体育活力的同时,也注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魅力,主动承担起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担当。

节目在介绍彝族打歌时,也着重笔墨展现打歌服饰刺绣技艺中的智慧与文化;在呈现架子孔雀舞、景颇族刀舞鲜明的民族特点时,也将镜头聚焦在当地人的生活,意在从德昂族酸茶、篾弹弓、户撒刀等非遗技艺中探寻出文化发展的蛛丝马迹。由此可见,节目并没有局限在民族传统体育的范畴,而是采用多线并行的记录方式,让那些围绕着民族传统体育而衍生的,或是生长于相同土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大众视野。节目以一种贴近年轻人的口吻,发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让古丝绸之路上的云南继续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文化交流窗口,唱响一曲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之歌。

    体育与艺术之美交融,赋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体育,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使命。

作为从体育和艺术融合角度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的探访体验式纪录片,《丝路艺起来·体育篇》具有题材独特性和新颖性。节目搭建了一个跨国界、跨民族的交流平台,用艺术创作的方式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赋予更多可能,也用艺术之美叠加体育之美,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的发展赋予更多活力。节目真正做到了让体育与艺术同根同源,让民族传统体育中种种文化意象展现“礼乐文明”的核心,让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与情感勾连中华体育精神的历久弥新。通过体育与艺术的交融尝试,节目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探索与传承,更让这两种超越国界的通用语言,共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样的少数民族舞蹈背后,是我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丝路艺起来·体育篇》让观众看到的是,少数民族舞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同样,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它的发展与传承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