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云南•“植”观感“兽”》

带您走进云南

多姿多彩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感受绿美云南

共建生态家园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热带、亚热带及山地温带植被类型兼有,而且雨热同季,因此孕育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有“野生菌王国”的美誉。目前全球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约1000种,云南近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物种的36%,占全国的90%。云南野生食用菌物种及产量独占鳌头,风味品质首屈一指,名声享誉海内外。松口蘑、块菌、牛肝菌等出口欧美、东亚及东南亚,对乡村振兴、山区经济和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防范和减少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加强对野生菌食用知识科普,我们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样性与进化机制攻关团队杨祝良研究员,为大家讲讲“蘑菇那些事儿”。

微信截图_20230531102537.png

从业30余年间,杨祝良研究员始终坚持行走在崇山峻岭间,为一株株“小小的蘑菇”而奔波辗转,力求选育出更多、更优质的菌株及品种,在扩充百姓食谱的同时,也为解决菌物食用安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一名恪守本心的“菇勇者”。

在我国野生菌中,毒蘑菇有400 多种,其中云南有200多种。根据中毒症状和毒素的化学结构,这些毒蘑菇可分为剧毒和有毒,包括: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症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类型等。

急性肝损害型

引起急性肝损害型的毒蘑菇主要是由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一些种类所引起,包括鹅膏属(Amanita)、盔孢伞属(Galerina)、环柄菇属(Lepiota)的一些种类。近80%的中毒死亡是由它们所引起。其中绝大多数为鹅膏菌属的剧毒种类所导致,误食后潜伏期长,具有假愈期,急性肝损害,并导致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


急性肾衰竭型

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中毒在我国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图片

左图:拟卵盖鹅膏(A. neoovoidea

右图:欧式鹅膏(A. oberwinklerana

横纹肌溶解型

横纹肌溶解型毒蘑菇中毒主要为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CK急剧上升,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

图片

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俗名火炭菌。

图片

毒素为红菇素:环丙-2-烯羧酸(cycloprop-2-ene carboxylic acid),能引起横纹肌溶解,对小鼠的致死剂量为2.5 mg/kg体重。

胃肠炎症型

引起胃肠道刺激和炎症的蘑菇很多,主要有网孢牛肝菌属(Heimioporus)、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类脐菇属(Omphalotus)、鳞伞属(Pholiota)、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乳牛肝菌属(Suillus)、口蘑属(Tricholoma)和粉孢牛肝菌属(Tylopilus)等。

图片

左图:网孢牛肝菌(Heimioporus spp.)

右图:苦味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neofelleus

图片

左图: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sp.)

右图:有毒新牛肝菌(Neoboletus venenatus

图片

毡盖美牛肝菌(Caloboletus panniformis

神经精神型

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毒蘑菇种类较多,可分为四种亚型:(1) 含毒蕈碱(muscarine)种类导致的神经毒性;(2) 含异噁唑衍生物(Isoxazole isoxazole derivatives)种类导致的神经毒性;(3) 含鹿花菌素(gyromitrin)的种类导致的癫痫性神经毒性;(4) 含裸盖菇素(psilocybin)种类导致的致幻性神经毒性。

图片

小豹斑鹅膏(Amanita parvipantherina),俗名满天星。

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送检的“牛肝菌”样品

图片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赭鹿花菌(Gyromitra spp.)、卷边桩菇(Paxillus involutus)生食或未完全煮熟可导致溶血型中毒。误食后症状出现快,一般30分钟至3小时内即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和腹泻等肠胃症状。不久,溶血的发展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溶血会导致包括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种有毒的毒鹿花菌 (Gyromitra spp.),主要特征是外形呈脑状或有深皱纹,易与可食用的羊肚菌相混淆。


光敏皮炎型

叶状耳盘菌( Cordierites frondosa)和污胶鼓菌(Bulgaria inquinans)。误食中毒后潜伏期较长,最快食后3小时发病,一般在1-2天内发病。表现为“日嗮伤”样红、肿、热、刺痒、灼痛。严重者皮肤出现颗粒状斑点,针剌般疼痛,发痒难忍,发病过程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日光下会加重。经4-5(15)天后好转。

图片

叶状耳盘菌(Cordierites frondosa,左图),俗名 暗皮皿菌、毒木耳,易与木耳(右图)混淆。

主要鉴别特征:形如木耳,但在水中漂洗时,水变色。与鸡蛋炒时,蛋变黑。


图片

END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