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指导


云南广播电视台

云南科技出版社

联合出品的

系列短视频

《口述云南·科学家系列》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

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致敬科学家!


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蜜蜂,人类只能生存4年”,昆虫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熊江,毕业于南开大学,是我国知名昆虫研究专家,从事昆虫研究数十载。


昆虫对自然界有四大贡献。第一大贡献,昆虫能够消除所有动物的粪便污染;第二大贡献,昆虫是植物繁衍的媒介;第三大贡献,昆虫对于抑制一些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危害很有用;第四大贡献,昆虫给其他的动物、特别是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所以有些科学家讲,如果没有昆虫对自然界的服务,整个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就不存在了,包括人类也不存在了


大学毕业后

熊江被分配到了天津自然博物馆

在馆里,熊江首次接触到了

采自云南的昆虫标本

它们形状奇特、色泽艳丽、斑纹秀美

犹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

令熊江眼界大开

也让他认识到云南是昆虫资源宝地

云南的标本太奇特了,无论是形态、大小、还是斑斓的色彩,在北方地区几乎是完全看不到的,太珍贵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
云南农业病虫害猖獗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要组建昆虫研究室
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一批科研人员
熊江和爱人于1971年主动申请调到云南

当时
动物所在离昆明市区10多公里的
玉案山花红洞山上
交通不便,条件艰苦
回忆起到动物所的那条盘山公路
熊江用“惊险”来形容
“好像车很快就要掉到山涧里去了一样”
早期的昆虫研究室办公室

一个三屉办公桌、几把椅子

就是当时昆虫室的全部家当

没有标本、没有显微镜、没有实验室

熊江和同事们就在这样一片空白的情况下

从基础设备的建设工作做起

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生物防治研究

云南赤眼蜂

在以虫治虫方面

他们饲养了几百万只赤眼蜂

来防治稻纵卷叶螟

1982年,熊江、王吉先组织并带领科考队进行滇西昆虫考察。图为在高黎贡山大蒿坪采集昆虫标本


昆虫室组织进行了三次野外考察

基本上走完了云南全省

白天采集,晚上进行灯诱(灯光诱捕昆虫)

共采集了40多万号标本

为昆虫室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熊江早年在野外考察


熊江在玉龙雪山采集昆虫标本

1987年

科学院决定昆明动物所

由玉案山花红洞搬迁到昆明市区

当年10月

熊江被任命为副所长

所长施立明要求他

“全职做管理”

熊江舍不得放弃他心爱的昆虫研究

于是他向施所长保证

“我可以全力以赴做管理

白天我当副所长做好职内工作

晚上让我搞业务做昆虫分类研究

施所长答应了他的请求


熊江在做研究


在科研工作中

熊江参与编写了《中国经济昆虫志》等

十多册专著

荣获云南科技成果三等奖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谈及昆虫研究的意义

熊江教授说

昆虫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贡献

是很多动物不可比拟的


最能体现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动物就是昆虫,在全世界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有120万种是昆虫,但这只占到我们所能了解的昆虫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昆虫在全世界可能将近有1000多万种,而这还只是我们的初步估计。


熊江在昆明动物博物馆给孩子们做昆虫科普讲解

退休后
熊江教授专心从事科普事业
参加各类知识竞赛,开展昆虫知识讲座
担任云南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在多个学会、协会中担任职位
他是《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特邀评审专家
云南野生动物司法鉴定中心昆虫学专家
参加编撰了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多部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谈到云南的环境保护
熊江教授说
“湿地、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给云南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很大帮助
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要把现在取得的保护成效继续往前推进
继续把我们的绿水青山保护得更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