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河南烩面、黄河文化公园……研学第一天,得劲儿!


7月19日,云广视报业小媒体人(以下简称小媒体人)登上中国东方航空公司MU5829航班,踏上“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的研学旅途。

“特别欢迎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广电传媒集团所属的云广视报业小媒体人研学团队乘机,预祝同学们‘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研学之旅快乐、顺利!同时也祝愿即将阔别母校,步入初中的同学们能学习进步,勇攀高峰,逐梦未来!”

随着机长邓石荣磁性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小媒体人的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与机长合影、获得机长签名……机组用优质的服务为同学们带来舒适、美好的乘坐体验,也为小媒体人开启了快乐的研学旅程。

顺利抵达郑州后,一碗纯正中华老字号“合记”烩面就让小媒体人们感受到了来自河南的实在与热情。奶白的羊汤伴着软糯的羊肉,以及菜、粉丝和面,香味扑鼻,味道鲜美,同学们都赞不绝口。

午餐后,小媒体人来到黄河文化公园,在炎黄广场拜谒高达106米, 用太行山真石建造的炎黄塑像;穿越时空隧道与中华百位历名人雕塑群“对话”;横跨天堑的两条黄河铁路大桥,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近距离感受母亲河文化的温度与力量,听解说员讲述母亲河的故事,赓续黄河文化的优良传统。

第二天的活动将带领小媒体人探寻更多中华文化!



Day 2:你想了解的中原文化,小媒体人已经get到了!

图片


7月20日上午,兴致勃勃的小媒体人走进河南博物院,切身感受中原大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座博物院,半部华夏史。方寸之间,一览千年。博物院展馆面积一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物达14万件。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讲解员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把每个朝代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器物从文物的形态、材质和历史背景等方面向大家作了详细的阐述。

一双双充满极强求知欲的眼睛,随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时刻被一件件精美的藏品所吸引。

大量出土文物和图文等资料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尽显中原文化的博大与厚重,在场的学员无不惊叹古人的无穷智慧。

午饭过后,小媒体人再次上路前往“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在时空穿梭中与河南共命运。

当小媒体人步入夯土墙围起的幻城内,无不感到震撼与感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就像是河南古文化发展的大百科全书,是一座拥有21个剧场的戏剧幻城,用专业的舞台剧、沉浸式的戏剧艺术课堂讲述着中原文化的起源与变迁。



来到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小媒体人仿佛置身多重时空,一个个剧目带孩子们走进新中国铁路发展历史,见证中国铁路历史性时刻,唤起了小媒体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也增强了孩子们对于舞台艺术、情景演绎、舞美设计等的认知与艺术审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天子驾六”剧场里,小媒体人随着剧情穿越回到春秋时期,在扣人心弦的剧情中回顾了历史,在孔子、老子等先贤的智慧中,经历了一场传统文化洗礼。

幻城剧场,演绎了一片遗址中上下千年,绵绵不绝的文化史诗。舞台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为表现手法,配合可升降变化的机械舞台,一个和我们相隔千年的朝代从地下慢慢升起,以巧妙的交织、变化、组合等舞美手段,赋予戏剧节奏鲜明的造型意境,让小媒体人在幻城之中与另一个时空的人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

在光与影剧场,没有人物,没有台词,主角是光,他变幻,他炫目,他随音乐而舞,小媒体人置身于光与影的世界中,在光线的流动中感受科技的趣味。

小媒体人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里感受河南精神,穿越河南历史,共鸣河南人的点滴日常和故土情怀。在沉浸与震撼之余,更是激发孩子们继续探寻河南、感知河南的兴趣,唤醒大家的荣耀感和家国情怀。




Day 3:小媒体人穿越北宋游开封


图片


柳色如烟絮如雪,别样春美景,尽在清明上河园。如织的游人中自然少不了云广视报业小媒体人的身影。7月21日,参加河南研学的小媒体人来到如诗如画的清明上河园,开启了梦回大宋,穿越千年的研学之旅。

清明上河园景区坐落在八朝古都开封,是按照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北宋东京汴梁(现名开封)的市井生活,和古代娱乐为题材的1:1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再现了繁华的汴京城,是一幅流动着的《清明上河图》。


图片


小媒体人纷纷穿上古装,融入来往的人群中,过一天宋朝人的生活:游虹桥河道、观民俗演艺(包括汴绣、木版年画、官瓷、茶道、纺织、印刷、面人、糖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精彩纷呈的《水傀儡》《岳飞枪挑小梁王》等实景演出……

大家在典雅质朴的建筑和热闹繁华的市井街巷中穿梭,零距离感受古都汴京的千年繁华,体验着“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这里的每一场演出都堪称是一个课堂,小媒体人在寓教于乐中收获不一样的知识,在“游”和“乐”的过程中体验不一样的宋文化。

开封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堆砌、沉淀、累积。


图片


研学之旅下一站,小媒体人来到驰誉天下的千年首府——北宋开封府。

走进千年府衙,领略北宋风华,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的美名传于古今,引起几多遐思神往。孩子们观看实景演出《开衙迎宾》《包公断案》,临摹包拯“言志诗”,并与“包大人”现场互动。

沉浸式演出、互动式节目、体验性极强的活动,让小媒体人在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中深入了解包拯的孝、廉、正、智,真切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的深刻意义,从而树立“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



Day 4:小媒体人探秘汉字发展演变过程



图片


河南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今天的研学之旅,小媒体人将走进安阳这座古老之城、精神之城,来揭秘殷墟的真相,共同探寻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一站,安阳市殷墟博物馆。小媒体人沿着入口一路向下,仿佛穿梭于时空长廊,回到那三千五百年前的殷商时期。

跟随专业讲解员的脚步,小媒体人依次参观了“司母戊鼎”“殷墟车马坑”“妇好殿”等项目,了解了中国的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故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故事,甲骨文的由来……


图片


随后,讲解员给小媒体人布置了一项特别的研学任务——汉字转换甲骨文。大家纷纷在甲骨长廊里认真寻找所拿汉字对应的甲骨文,并临摹在纸上,甲骨文的字形特点就这样被小媒体人刻在了心里。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笔书写,小媒体人切身感受到了殷商文化的厚重。

第二站,中国文字博物馆——地级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博物馆,这里展示了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文字更替,从甲骨文到金文,从蒙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熔铸了中国人的智慧,是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


图片


进入前厅,四面三层楼高的白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各种文字,巍峨壮丽,孩子们兴致盎然,赞叹不已。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小媒体人对文字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分析汉字的优点和缺点,最终明白了汉字在中国文明传承和凝聚民族中所体现的作用。

小媒体人一边听讲解,一边通过猜字谜、“我把文字做成操”和“独一无二的文字”等互动游戏,在参与中获得乐趣,从乐趣中学习知识。

今天的安阳之行收获颇丰,从他们满足的笑容中可以看到本次殷商穿越之旅已深深地烙入他们美好的记忆。




Day 5:感受传统工艺魅力 徜徉历史长河!



图片


此次河南研学的第五天,小媒体人一早就整装待发,乘车来到了“中国唐三彩文化园”。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承载着丰美华丽、万物繁荣的盛唐艺术与文化风貌,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公认的“东方艺术瑰宝”之一。走进三彩文化园,一个个形态各异、色彩繁丽的陶俑作品,激发了孩子们对唐三彩的浓厚兴趣:他们一边听研学导师的讲解,一边时不时驻足细看、拍照留念。


图片


在研学导师的引领下,小媒体人实地参观了唐三彩陶俑展览馆,近距离观摩了唐三彩陶俑的造型和色彩,了解了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参观之后便是手工体验环节了,每位小媒体人挑选一套陶俑模具,使用彩绘工具,体验亲手为唐三彩施釉上色的流程,陶冶情操的同时充分感受工艺的魅力。

下午,小媒体人继续前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夏都遗址,深度探寻中华文化的根源。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朝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进入博物馆内,肃穆的氛围一下把同学们带回到那个文明与蛮荒交汇的神秘年代。


图片


走进序厅,东西两侧墙面上的大型浮雕,展示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情景及重要出土文物。在讲解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中,人类对自然的探寻抗争犹如一张巨幅画卷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图片


跟随着讲解老师的步伐,同学们依次参观了“第一王朝”“赫赫夏都”“世纪探索”等展厅,系统了解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

 “考古发掘之后,破损的文物是如何重获新生,展现曾经的惊艳呢?”洛阳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瓷器陶器修复室为小媒体人揭晓了答案。孩子们认真地听老师介绍修复的过程、所用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以及相关的技艺。


图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媒体人现场体验了“文物修复”,亲自动手修复一个陶器。这个过程虽然略微繁琐,孩子们却认真而细致,遇到问题时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寻求帮助。

修复完成之后,看着手中的成果,孩子们的激动难以言喻,眼神中透露出兴奋的光芒,笑容中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夜晚,热潮退去,换上华丽的汉服,小媒体人开始夜游“洛邑古城”。古城兴建的各色古建筑,极力还原古城历史面貌和人文气息。身着一袭华衣,穿行在青石板街巷,华灯映照,人群熙攘……小媒体人纷纷拍照定格下这“大唐盛世”景象。



Day 6:看龙门石窟的鬼斧神工 折服于少林寺功夫的大气磅礴



图片


研学第六天,小媒体人来到了一个教科书中曾重点提到的地方——龙门石窟,这里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进入龙门石窟,孩子们就被洞窟里造型各异佛像所吸引:有手持排箫、琵琶、鼓笛的伎乐天;有剽悍勇猛的天王力士;有纯真无邪的弟子;有端庄多姿的胁侍和供养人;有轻盈飘舞的飞天;有奇花异卉、珍禽神兽、瑞鸟宝塔、背光火焰……从宗教到艺术,从造像、雕刻到美术绘画、书法和音乐舞蹈,乃至建筑、医药,龙门石窟为我们留下的是一个曾经辉煌盛极的艺术殿堂。

同学们通过研学导师的讲解,更详细地了解了龙门石窟的石刻造诣、艺术之美、汉字书法等,每个同学都学得很仔细,看得很认真,有的还认真做着记录。


图片


这些古老的洞窟中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站立在每座洞窟面前,凝视每尊佛像,品读每行题记,小媒体人不禁一再感叹古人信仰、智慧、力量的结晶之伟大!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下一站,小媒体人来到了嵩山少林寺。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


图片


走进少林寺山门,小媒体人对大殿门前一棵古树产生了兴趣,因为他们发现树上有很多小洞。导游给大家介绍了这棵老树的来历。原来这是1500年前,达摩老祖在门口种下一棵银杏树。后来,少林寺的僧人在树上练习一指禅、二指禅,日复一日戳出来了这么多的小孔。小媒体人认识到,功夫是需要不断日积月累练习的,学习也一样需要坚持不懈。


图片


在少林八段锦传习所,小媒体人零距离感悟八段锦文化传承和康养价值,并在体验厅内跟随非遗八段锦代表性传承人焦宏敏,现场学习坐式八段锦。


图片


演武厅内,精彩的少林武僧表演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大气震撼的少林集体棍、惟妙惟肖的象形拳、少林绝技硬气功等十余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小媒体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这不仅仅是精彩绝伦的少林功夫展示,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山门匾额“少林寺”是清代康熙帝的手书,字体中正平和,大气内蕴,熠熠生辉,显得佛宇凝重。“咔嚓”一声,与少林的禅武精神一同记录在手机相册里,同时也印刻在了小媒体人的心中。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 

本次

云广视小媒体人“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暑期研学

圆满结束,

小媒体人们

通过本次研学

见识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及人文风情,

一起听听他们有什么感受吧!


8月份的研学正在火热招生中,

快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和小媒体人一起去河南!


图片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