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申遗”成功牵动着许多人的目光,也让不少人心里犯嘀咕:为什么是景迈山?是啊,云南是世界上古茶树和古茶园最丰富的地方,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约为329.68万亩,其中野生种古茶树居群分布约265.75万亩,栽培种古茶树(园)的分布约为63.93万亩。行走云南各茶山,经常被浩瀚的森林中的古茶园震撼,被时间积累和先人劳作的成果打动。论规模,景迈山古茶林不是面积最大的,如它隔壁勐海的贺开古茶山也是“千年万亩”;论口碑,无论价格还是知名度,比起冰岛、老班章、易武等只能算“二线”;论原住民的文化和丰富,这自然是异彩纷呈、难分高下……
古茶林 谭春摄影
在刚发布的一段视频里,云南茶文化研究者周重林“解密”当年申遗为何景迈脱颖而出,最主要的是当地重视,而且是政府、企业和民间同向发力。不得不说,普洱市和澜沧县两级,决策者和参与者既高瞻远瞩又坚韧不拔,展现宝贵的“人间清醒”。当然还有更上级的努力,尤其是文物保护领域专业又给力的付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十多年申遗之路的规制与升华,景迈山会是今天令人舒服的样子吗?
其实,人们心里的“嘀咕”,恰恰反映了对“世界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的偏差。“文化遗产”中的“古茶林文化景观”,不是比拼谁的面积更大、茶卖得更贵,甚至编的故事更传奇,而是“真实性和完整性”。翻译一下就是,看谁更古朴、更专业,更耐得住性子。因此之故,景迈山可以说是云南古茶山文化遗产价值的代表和标杆。
景迈山上的传统民俗活动 谭春摄影
景迈山的文化遗产要素包括5片古茶林、9个传统村落和3片分隔防护林,是现代台地化茶园之前“林下种植茶园”的实物例证。这样的山地农业模式、居住结构和传统茶园技术,在云南各古茶山都差不多,更像是一种“通用模式”。笔者也是花很长时间才想明白,因为山地农业资源支撑能力有限,一方水土养活不了太多人,所以山上的寨子必须分散开来垦殖,寨子太大就得另辟新寨,否则山上干活太远走不赢,至于是金马鹿还是白象来选址另当别论。寨子和寨子之间有界限,各片茶园之间有区格,最好的“栅栏”当然是天然森林。
漫步景迈山上的翁基村,一个古老的布朗族寨子,除了干栏式建筑的传统风貌,时而碰上的参天古木同样令人感叹。同行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遗产科副科长李杨介绍说,如果从空中俯瞰,你会发现寨子一圈都有大树,大树是寨子的边界,是环境承载能力的标尺。你对景迈山了解越多,越能领会文化遗产背后的土地伦理,越感动这里天人合一的丰富细节——古老的生存智慧既和谐又系统,既唯美又科学。而这种千百年来秉承延续的智慧和法则,一度被认为是落后的甚至不光彩的。
感谢申遗,让云南一些看上去“原始”的生产生活、文化习俗获得了世界级的认可推介,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之间搭建起学术理论和文化传播桥梁,让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也让一些傲慢功利的冲动躁动相形见绌。景迈山下,一个全球首座万吨级智能茶窖正在建设,项目负责人甘昌竺告诉笔者,他们的高端会员来这里旅居上一段,会在篝火晚会上掉下泪来。是的,山野的滋味和少数民族歌手的吉他,的确具有勾魂的力量,这也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景迈村糯岗古寨 石玉明摄影
景迈山申遗,是云南所有古茶山的荣耀,因为古茶山里的生存逻辑和自然风土高度相似。这不是让其他地方眼红和酸溜溜的事,却是在“文化遗产”的大框架下讲好各自故事的机会。景迈山成为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至少是中国茶界的光荣,普天下的茶人都喜庆。如果只是觉得带来当地的茶好卖了、文旅要火了,那格局也太小了。不过话也说回来,景迈山的成功,也是云南其他古茶山的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变成啥样子了,对得起祖宗的遗产吗。至于景迈山在哪些方面可以作为镜鉴,容笔者往下细表。
芒景村芒洪大寨夕照 苏锟摄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