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能申遗成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2010年6月,国家文物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普洱市举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期间,提出了景迈山古茶林申遗的建议,自此走过了13年起伏又坚定的路。 如今回望这13年的历程,可以肯定地说,申遗之路也是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诸多方面都符合如今的新发展理念。因为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为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规则要求,景迈山发展不是随波逐流和粗放式的,而是小心翼翼探索,在各方力量包括专家们的努力下,相对其他地方更加理性可控,一步步呈现出今天世界级的样子。
机缘凑泊,在本世纪之初,景迈山的发展理念就站在了一个比较前沿的起点上,这里有必要提及柏联集团。在交通等基础设施还薄弱,景迈山还显得封闭落后时,柏联选择了在山下而非上山建设普洱茶庄园,走上一条农文旅融合的路子。“庄园经济”借鉴了法国红酒庄的思路,更接地气,对当地资源的依赖和带动也更深入;选择“生态旅游”的小众精品低干扰,让资本对在地文化保持了足够尊重。别的不说,如今以拉祜族歌舞带动乡村振兴的老达保村和景迈山上较早的民宿等,都有柏联的影子。柏联景迈项目总经理助理邓茂云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用工本地化率在九成以上,农场职工的收入更是翻了几十倍。 漫步景迈山,不同之处还有许多。进山后连接各村各寨的是蜿蜒枝杈的弹石路,和山地契合分寸拿捏的准;各村寨的建筑风貌古朴而统一,传统信仰和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烟火气中氤氲着乡愁;村寨的老人在公共事务决策上说话很有分量,并没有成为“弱势群体”被边缘化;各家各户多以茶为生计,合作社和各种联盟联农带农基本覆盖茶农;傣族和布朗族等各民族团结和谐,当地人脸上多的是平静和微笑……所有这些,正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这十多年的申遗成功之路走的并非理所当然、水到渠成。据统计,景迈山申遗以来,国家文物局领导17次亲临现场指导,云南省级领导20多次深入现场调研;2020年启动申遗迎检以来,普洱市主要领导21次到一线督战。不要以为申遗工作是技术性的、可以敲锣打鼓轻松完成。且看真金白银投入:国家文物局支持了国保资金1.59亿元,市县两级自2019年以来,每年投入4000万,发行专债11亿多元,贷款2.5亿元,合计17亿多元用于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监测和展示等。在攻坚阶段,澜沧县委常委分片挂钩景区保护,抽调各单位八十余人,分7个小组开展工作……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景迈山上当过芒景村党总支书记的南康说,“高质量发展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今年61岁的南康,微信名是“做一名景迈山遗产守护者”,自认是景迈山文化的义务讲解员,传播民族文化的公益活动随叫随到。他认为,景迈山按照新发展理念走到今天并得到世界认可,恰恰证明了新发展理念的国际价值,“全世界都赞同”。
景迈山遗产综合展示中心
景迈山是一座宝库,景迈山的申遗之路同样是一座“经验宝库”,在这当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在边疆山区的实践,这也是“景迈经验”的精髓所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