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肺炎支原体在部分地区流行,一些医院接诊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哪些症状要提高警惕?怎样做好防治?针对社会关注热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徐保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赵顺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医师张海迪等专家,进行解读。
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直径为2微米至5微米,是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为1周至3周。 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每3年至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该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持续高热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剧烈咳嗽、高热不退,应尽快带其就医。如果患儿出现发憋、喘不过气的症状,家长可以用力拍其后背,清理气道,然后尽快到医院就诊。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容易与流感等疾病混淆,如何区分辨别?
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有很多,如血清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是否为支原体肺炎,需要医生根据患儿的病史、症状及体征,结合相关常规化验检查来综合判断。 除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以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来判断之外,家长还可以观察患儿的咳嗽情况。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会出现阵发性、成串的咳嗽,早期为干咳,咳嗽比较剧烈,甚至影响到吃饭和睡眠。
肺炎支原体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固有耐药。目前,一线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患儿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抗生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难治性支原体感染和重症支原体感染患儿需综合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等。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旨在进一步提高诊疗规范化水平。关键是及时识别、及时就诊,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天至10天以内。 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要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保持社交距离、手卫生、勤通风等,必要时戴好口罩。秋冬季室内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这类肺炎可能会带来黏液栓堵住支气管,进而引发“肺不张”,即肺的含气量减少,造成影像学上的“白肺”。但这跟双肺弥漫性病变的“白肺”是两个概念。 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基本不会引发生命危险。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良好,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可能遗留肺结构或功能损害,需进行长期随访。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