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8年,在战火中坚守“一张书桌”,成就了中国教育、科技、人才史上最为璀璨的传奇。八十多年后,以传承西南联大精神为重要使命的腾冲科学家论坛正在云南的边陲小镇腾冲举办。新时代应该如何庚续西南联大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100多位院士、20多位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此番齐聚腾冲,将碰撞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12月1日下午,腾冲科学家论坛的一场重量级的分论坛——校长论坛正在举行,来自多所世界一流高校的校长聚焦大学的使命与国际教育、科技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发挥大学校长资源,为推进国际科技教育合作开展了一场精彩荟萃的“头脑风暴”。


高校如何突破发展

“高校在非常有限的资金条件下,我们怎么样去突破,这是要思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校长康乐表示,面临资金瓶颈,学校首先考虑做点的突破,选择在本地区建设发展中最有特色的专业,以点带面,错位发展,而不是趋同比拼。


“现代大学的使命是什么?”

面对记者的问题,云南大学副校长胡金明回答道:“在任何一个时代,大学都承载着三个核心使命,那就是:培养人才,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他表示,在当今科技发展变化迅猛、国际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大学面临一个迫切需要:一方面要让大学继续支撑原有的传统核心使命,另一方面也要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南联大精神在当今仍然说是一种鼓舞。”

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黄冬梅满怀感情地谈及西南联大精神。她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高校的师生仍然都应思考,如何能为国家复兴、为民族的进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发挥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精神,承担为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使命,仍然非常必要。


众多院士、高校校长等重量级专家学者齐聚云南边陲小城腾冲,就是为了赴由清华、北大和南开的三位老校长共同发起的这个浪漫的年度之约——腾冲科学家论坛。腾冲气候宜人,它的海拔高度、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生物多样性等优势特点,与达沃斯小镇非常相似,非常适合于科学家远离城市的喧嚣,仰望星空、探求真理,来一场为科学的思想旅行。


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缘分的开端,是从一次种树活动说起。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腾冲科学家论坛联合主席许智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起因实际上是我们三个老校长与西南联大的关系,当时一直在想,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许智宏院士介绍说,几年前自己与腾冲科学家论坛的另外两位发起人——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院士在云南师范大学参加相关活动后受邀来到腾冲。当时这里正在建设院士村,也邀请院士们前来种树。正是此行为腾冲科学家论坛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许院士表示,“利用这个环境,我们觉得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的地方,能够开启大家的心智,也能够令各个学科之间的科学家都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

“我对云南的印象非常好,这个论坛对促进云南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表示,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关键是科技自立自强,云南的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基于自身的科技基础与资源基础。腾冲科学家论坛汇聚“最强大脑”,共同探讨云南的发展,并且能把“最强大脑”的一部分留在云南工作,这对云南来说非常重要。希望云南通过通过科学家论坛引才引智,将其打造成国际品牌。


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按照“1+10+X”模式,除了组织1场开幕式暨主旨论坛,设置校长论坛、产业创新发展论坛等10个分论坛,以及学术研讨、项目推介、合作洽谈、校园科普等60多场配套活动,月有讲坛、季有论坛,全年不断、热度不减。边陲小镇腾冲,正在不断掀起范围涉及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投资孵化等科学家从基础和应用研究、落地转化到产业化的各个方面的“科学风暴”。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推动科技创新“就是其中之一。云南作为“一带一路”西南方向的重要纽带,将以腾冲科学家论坛作为支点,推动创新策源、搭建交流平台、深化科技合作,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联大精神不朽,科学弦歌不绝。


我们也期待着腾冲科学家论坛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号召力、吸引力,成为中国与世界科技对话交流的重要窗口,打造成科技界的“达沃斯论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