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山西一高速隧道内发生一起大型普通客车碰撞隧道壁的交通事故,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伤。隧道行车为何如此危险?


图片


隧道的“黑洞”和“白洞”效应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路隧道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公路隧道在缩短行车距离、提高车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隧道在通风、照明、安全监控方面比较特殊,加之出入口带来的明显视觉光感变化,因此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隐患。


进出隧道,驾驶人会经历“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所谓“黑洞效应”,是指驾驶人行车进入隧道,忽然从明亮宽敞的空间到黑暗狭窄的空间,瞳孔会快速放大,眼睛一下子无法适应,会感觉一片漆黑,此时隧道洞口就像个黑洞。


图片

黑洞效应。网络资料图


相反,“白洞效应”是指驾驶人从隧道出来的时候忽然从黑暗狭窄的空间到明亮宽敞的空间,瞳孔快速缩小,人眼看到的是一片白光。


图片

白洞效应。网络资料图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杜志刚等人认为,汽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有80%~90%的信息依靠瞳孔由外界获得。研究表明,瞳孔大小是衡量人体负荷的灵敏指标,对于驾驶员而言,瞳孔大小的变化能很好地表述视觉负荷程度。


随着光线的改变,人眼瞳孔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官细胞的光敏感度也会变化,从而实现人眼在一定范围下的光照变化适应性,确保人眼正常获取视觉信息。进入黑洞或者白洞,人眼则需要分别经历暗适应和明适应过程。人眼视觉对于光照环境从暗淡到明亮的适应过程称为明适应,相反称为暗适应。


国内一项研究表明,视觉明暗适应时间与隧道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以常见小于1km的隧道为例,适应时间不超过15秒,明适应时间不超过10秒。


图片视觉明暗适应时间与隧道长度呈正相关关系。来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按照80km/h限速以15秒暗适应时间计算,驾驶人暗适应期间车辆行驶距离约为333米,换而言之,驾驶人是在无法看到或者是无法看清前方路况的情况下,行驶接近于一个标准操场一周的距离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这一点也得到了研究数据的验证。研究人员通过对443起隧道交通事故所处地理位置的统计发现,隧道进出口段交通事故分布明显密集,隧道进口段事故主要集中在洞外100米至洞内200米路段。出口段恰恰相反,事故主要集中在洞内100米至洞外200米路段。


图片

443起隧道交通事故数据分析。来源:马鞍山交警微信公号


危险因素还有哪些


除了隧道内外光线差别引起的“黑洞”“白洞”效应外,隧道通风条件特殊,汽油混合潮湿的空气容易在路面形成油污混合物,影响地面摩擦系数;隧道内部环境较为单一,如缺少视觉参照物,司机在其中易产生压抑心理和视觉疲劳,想要加速驾驶离开隧道,会导致车辆超速或者撞壁事故发生;一些隧道下坡路段较多,司机亦容易放松车辆刹片,对路况观察有所松懈。


数据表明,从隧道交通事故形态上来看,车辆追尾是最主要的事故形态,占隧道事故样本总量的一半以上。而高速公路长隧道中部平均事故率是全线路段的5.17倍,其中因超速行驶引起的事故占53%。


如何避免隧道成为杀手?


要减少隧道交通事故,除了有关部门在设计隧道中要充分研究道路安全问题之外,运营时根据隧道交通流的状态适时改进隧道通风、照明系统设计、加强高发时段管理、及时向驾驶员提供临时占道情况和紧急交通信息也是重点。民众自身亦应提升安全驾驶意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各地也为了提高隧道行车安全系数对公路隧道设施进行提质升级。2023年末,广东新博高速上线“隧道应急分级管控视声光系统”并展开试点应用,在洞外约2公里至事故内区域,划分“警笛预警区”“视声光”警示区和交通事件监测区三级区域,一旦监测到隧道内发生异常,隧道应急分级管控视声光系统启动后,将根据距离等级,分三级展开预警。


图片新博高速“隧道应急分级管控视声光系统”。来源:广东省交通运输局


位于粤北山区的龙连高速加装了声光字“三位一体”的隧道预警显示屏,能够结合实际,随时更换路况信息内容。


图片演练时隧道内冒浓烟,屏幕内容调整提醒车辆保持车距。来源:广东交通微信公号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则研发智慧限高系统通过设置一道检测、二道识别、三道预警,运用先进的雷达激光探测、电子车牌抓拍、可视化应急广播等技术,发挥动态提醒和限制功能,能降低超高车辆误入隧道的概率


图片深圳南山区的智慧限高系统。来源:深圳交通微信公号


山西交控集团研制“隧道紧急停车带智能感应警示装置”,智能识别隧道紧急停车带是否有车辆驻留,为后方司机的停车计划提前进行了预警。


图片隧道紧急停车带智能感应警示装置。来源:山西交控集团微信公号


贵州省则在隧道中运用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根据隧道洞外光照强度智能调节隧道内的灯光亮度,使车辆进入隧道前后亮度接近一致,减小司机的视觉差,进而消除进入隧道的“黑洞”效应;除此之外,还采用了新型瓷化涂料为隧道“补光”,通过反射灯光有效改善隧道光照环境,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效果,让隧道内进一步接近隧道洞外亮度。


图片九秀隧道施工前后对比。来源:贵州日报


车辆经过隧道,如何避免事故发生?


车辆行驶入隧道前,必须减速慢行,注意标志标线,按照信号灯指示行驶;注意提前亮灯,加大车距,保持安全车速进入隧道。


行驶入隧道时,勿看隧道两壁,应看隧道远处,禁止使用远光灯;保持安全车距,禁止变更车道、超车、掉头、随意停车,按照限速行驶,隧道内湿度较大,与尾气油污混合可导致路面湿滑。


即将驶出隧道,先减速再提速,注意限速解除标志,适应外界光线后再提速;驶出隧道时握紧方向盘,防止隧道口横风引起车辆行驶偏移;注意观察路面状况,隧道外可能会出现雨、雪、大雾、路面凝冻等。


车辆一旦在隧道发生故障如何处置?如果车辆还能行驶,应尽可能把车驶出隧道;如果车辆故障或因事故无法驶离现场,车上人员必须迅速离开车辆,设法将车移到右边的紧急停车带,打开双闪灯,在150米后放置警告标志,并通过紧急电话向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报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