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之路 一个炽热有爱的灵魂,像一束光,点亮心灯,照进梦想。——题 记
梦想是什么? 航海家说:“梦想就是去探索更深邃的大海。” 艺术家说:“梦想就是登上艺术的最高殿堂。” 孩子们说:“我的梦想很多很多,当宇航员、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医生……” …… 而农村体育教师李家周则说:“梦想,就是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冠军。”
李家周(左一)带领临翔区第二中学博海训练队成员在博尚水库训练
2018年5月5日,来自临沧的运动员王应柳,与队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田联世界竞走团体锦标赛女子20公里竞走项目,获得金牌。
5月13日,王应柳载誉归来,第一站就到母校——临翔区第二中学,这个她梦想开始的地方。她要亲自把这个喜讯告诉她体育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伯乐,她要和“博海”体育训练队的队友分享成功的喜悦,她要再去看看自己曾经苦练过的“土球场”。
“博海”,其实是兴建于1958年的临翔区博尚水库,因地处曼莱山下也被称作曼莱湖。博尚水库被称为“博海”,可能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这里青松环山,蓝天薄雾,时时透出一份烟岚清奇之境,可与海媲美;另外,古时博尚镇是茶马古道上的咽喉要塞,临沧的茶和茶文化,经这里走向缅甸海岸,再通向世界各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海”,寄托着临沧人“走出大山,拥抱大海”的梦想。
临翔区第二中学坐落在“博海”湖畔,实际上就是一个乡村中学。谁都没有想过,王应柳这个曼莱湖边长大的丫头,能走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是李家周老师的教导、激励,才让我最终在体育路上坚持了下来。”王应柳心中,临翔区第二中学体育教师李家周举足轻重,她体育生涯中的每个关键点,都有李家周的身影。
2004年,王应柳在体育课上展现出的体育天赋引起了李家周的关注,便邀请她进入校田径队练习竞走项目。
“她特别能吃苦,也有毅力,训练中常常自己加码,学校操场的跑道只有200米,看着烈日中她一圈一圈不停地走,操场外面看的人都感觉头晕。”李家周说,王应柳个子小,人又瘦,长期高强度训练有时感觉体能吃不消,但是,再苦再累她也从来没有说过要放弃。
李家周老师与临翔区第二中学博海训练队成员在训练
2006年,李家周把王应柳推荐到了临沧市体校,开启了专业运动员之路,之后又到了省队。2018年以前,她获得了国家和省级的冠军。但是,她脑海里总会想起李家周老师对“博海”体育训练队队员说的那句话——“走向临沧、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她暗下决心,要一直向前冲,去冲击世界级冠军。
最有希望冲击世界级金牌的2017年,伤病却给王应柳带来了沉重的打击。“2017年冬训比较系统,成绩上升得很快,年中安排我和国家队到意大利训练,训练两个月后回来参加全运会。但在训练中我腰部受伤了,全运会时还没有恢复好,比赛中我与前三名失之交臂。”王应柳说,那一刻对自己很失望,从赛场下来就想着要退役。当时,她打通了李家周老师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李老师的乡音,开导她、鼓励她,当她情绪逐渐平复后,李老师对她说:“王应柳,想想2004年每天在‘土球场’上训练的自己。”一语点醒梦中人。2004年到2017年,13年的苦练,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划过。体育路上13年的拼搏和坚持,以及那个没有实现的世界冠军梦,都不答应自己当下的退缩。
一年后的国际田联世锦赛上,王应柳将世界冠军的奖牌收入囊中。
临翔区第二中学博海训练队成员在校外训练
1993年,李家周在临翔区第二中学成立课余训练队,后改为“博海”体育训练队。1994年,就开始向临沧市体育中学输送人才。他告诉队员,在临沧,“博海”就是最大的“海”,在攀登体育高峰中,我们要用海那样深的勇气、意志和拼搏精神——“走向临沧、走向昆明、走向北京、走向世界”。
王应柳,是从“博海”体育训练队走出去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博海”出去的队员捧回越来越多的冠军奖牌时,博尚镇街头巷尾的乡亲开始叫李家周“冠军教练”。
罗恒龙是临翔区圈内乡南代河组人,1992年,刚上完初一就厌学回家。他属于调皮捣蛋系列的孩子,乡里邻居们用当地话形容是“气大饱力、跳钻钻的一个娃”。
发现罗恒龙很偶然。1994年暑期,李家周野外徒步的时候,遇到一个放牛的小伙子,光着脚板在大山上跑来跑去。“这赤脚大仙,可以嘛。”一看这小子的身材和体能,李家周心里窃喜,他又发现一个练柔道的好苗子,李家周追上去和小伙子搭讪。
李家周老师在给临翔区第二中学体育特长班学生上柔道课
“我记得当时李老师问我,不读书吗?我说不读了。接着,他说我有体育天赋,问我喜不喜欢体育?我说喜欢。李老师当时就记下我的名字和家里住址。那天晚上,他就来到家里,动员父母让我去临翔区第二中学练柔道。当时,我感觉一个朦朦胧胧的希望从心里升起来。”在罗恒龙的记忆里,他与李家周遇见的情景依然温暖清晰。
李家周做通了罗恒龙父母的工作,罗恒龙如愿到临翔区第二中学上学,并进入了“博海”体育训练队。
“那时家里困难,除了保证正常伙食,没有条件增加额外的营养补充。体能训练时常常感觉体力不支,特别是夏天,没有专业的训练服,我们都是光膀子在太阳下长跑,有时就想偷偷歇一会,但李老师在后面追着、盯着、喊着——不能停,咬紧牙关,坚持就是胜利!”罗恒龙说,体育这条路上,李家周老师教会我们坚持,一次次咬牙坚持,不仅提升了体能,也磨砺了我们的毅力。
李家周老师在给临翔区第二中学体育特长班学生上举重课
经历风雨,终见彩虹。1995年9月,罗恒龙被输送到临沧市柔道队,1996年进省柔道队,1998年获云南省第十届运动会男子组柔道冠军,1999年进入国家柔道队,同年获全国青年柔道锦标赛冠军,2003年获全国城市运动会柔道比赛冠军。
1994年夏天,罗恒龙与李家周的遇见,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博尚,大家口口相传的“传奇式”遇见“冠军教练”的故事主角,还有李富兴。
李富兴初三时,有一节体育课和李家周老师任教班级的体育课撞在一起。无意间,李家周看见了坐在球场边的李富兴。就这一眼,李家周觉得这小子相当有灵气,是一块练体育的料。他立马走向李富兴,问他喜不喜欢体育?李富兴说喜欢。李家周让他回去征求父母意见后,第二周就可以进入到“博海”体育训练队参加训练。
“第二周星期一,他来告诉我,家长不同意练体育。”李家周回忆,当时,我就告诉李富兴,不怕,你先进“博海”,家长的工作我去做。
就在李富兴告诉李家周家长不同意的当晚,他就到李富兴家做家访,连续去了6个晚上,只差磨破嘴皮,但是效果不理想,到最后,李富兴的父母有些不耐烦了,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李富兴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懂竞技体育,不相信体育可以改变命运,这都是正常的。”出生农村的李家周,从心里理解李富兴父母,但是这么好的一棵苗子不能误了。
李富兴的母亲反对得最坚决,李家周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李富兴的大舅,这个大舅做生意,见多识广,看问题看得更远。“听说,他母亲很敬重她的大哥,我就去求他大舅和我一起去做家访。”李家周回忆,李富兴的大舅陪他去做了不少于10次的家访。最终,李富兴父母同意了。
在李家周的笔记本上,关于李富兴的家访记录,从开始到同意,整整22次。
“从学校到李富兴家单程六公里左右,一个来回就十二三公里,当时都是走路去,好在自己是练体育的,而且那个时候精力好。”坐在记者对面的李家周喃喃自语:“这场马拉松,不容易。”
李富兴家有三兄弟。李富兴上初三时,他二弟李富贵入学初一,分配到李家周教学课的班级,也进入“博海”训练。李富兴练柔道,李富贵练中长跑和竞走。
在“博海”训练一年后,2000年2月,李富兴就被输送到云南省柔道队,2002年他获得云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柔道第一名,后来就转正发工资了,开始为家里分担。李富贵练到高三,后来应征入伍了。大哥二哥毕业后,三弟李富光在李家周老师的引导下,也走上了体育之路,最后进入到国家柔道队,也荣获了云南省和全国冠军。
李家周老师在给临翔区第二中学体育特长生解析柔道技能
从李富兴到省队开始,他的父母仿佛就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当李富兴获得省冠军后,他们终于明白李家周一次次家访背后的良苦用心。
“李老师给娃娃们指的路,都是阳光大道。”这句话,李富兴母亲常挂在嘴边。
每个人都有一个冠军梦在等待着被唤醒。对李家周而言,选材就像一个梦想唤醒系统,唤醒那些热爱体育、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心中的冠军梦。
训练间隙李家周老师与临翔区第二中学博海训练队成员在博尚水库畅谈理想
那么多冠军能从“博海”走出来,李家周有什么特殊选材方法?“我选苗子的方法和理论上的选材可能还有所区别,更多的经验来自于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李家周说,“博海”刚开始阶段,自己不会选材,也没有条件外出学习。那时任6个班的教学课,我就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测试、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选出了23个运动员。但这23个运动员是不是真的适合练体育,心里没有底,那种心情,就像我们农村说的“空手扑蚂蚱”。
苗子一选出来,就开始训练。时间过去两个月,感觉队员训练的成效不明显,特别是中长跑队员。是不是选材方向不对?还是训练计划不合理?还是……李家周心里开始打鼓。
“其实,练体育与自然规律是一模一样的,就拿博尚当地人来说,他们的生长发育与当地生长的柏树很像。”有一天,李家周去拜访泰恒中学(临翔区二中的前身)时期的一位能文能武的老教官,听到他这样定义体育,李家周豁然开朗。博尚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属于亚高原地区,适合柏树生长,但周期长,一旦成材,木质绝佳;比起平原地区来讲,人的发育可能会晚一些,运动员出成绩的时间也可能会更慢一些……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他感觉自己找到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中长跑运动员的“柏树选材法”——一看身材,瘦但要匀称;二看比例,下肢干长于上躯干;三看关节;四看五官;五看耐力。
“随着入队队员增多,我们增加了柔道、举重、拳击、射击等项目。”李家周说,这对他的选材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师者,先行一步。李家周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自学柔道、举重、拳击、射击这些项目。当时训练条件非常艰苦,就在一个土球场上训练田径项目,柔道、拳击这些项目都没有专门的场地和设备。他自己在草地上摸爬滚打,也带着学生在草地上练,风雨无阻。他常常和学生开玩笑说:“我们要珍惜天然的大型绿草防护垫,还有自然调节的大空调,大家加油,好好练!”
年轻体育老师罗垚评价李家周教学风格时说,他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技能。
“苗子选出来,就必须尽全力好好培养。”李家周常常感慨,要培养出一个国家级冠军太难了,培养一个运动员,就像栽种一棵柏树苗,要懂得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松土,什么时候用丫杈去顶着,不要让它长弯了,直到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轻描淡写背后,是李家周的教学之道。“现在我还是依然用自己这一套独特的‘柏树选材法’作基础,这套选材观是否科学,从31年的实践和学生回报回来的成绩看,70%至80%是准的。”
“博海”体育训练队的第一节课是思政课,李家周要求每一个运动员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体育事业。有了这个基石,他才开始观察、记录、分析每一个运动员的个性、心理需求等等,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训练安排,一人一个方案来培养。
“选他,就要爱他,要鼓励、关注、陪伴和鞭策,要让运动员心里热乎乎的。”只要队员需要,李家周一直都在。记者在采访李家周时发现,在他的整个教学体系中,有一个不能被忽略的核心元素——爱。
“2000年我入选奥运会,后来的训练中鼻子被撞断了,就没能去参加,突然就不想练了,想回家。我给李老师打了个电话。他在那头安慰我、鼓励我,叫我不要灰心,只要自己不打退堂鼓,以后机会多的是……”罗恒龙说,一路走来,李老师一直在身边。
“没有李老师,就没有世界冠军王应柳。”采访王应柳时,她说在最艰难的时候,是李家周老师的鼓励让她重拾信心。
这份爱对于“博海”体育训练队队员来说,每个人都感同身受。“不成材也要成人。”在李富兴印象里,李家周老师常说,好好做人,都会成材,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冠军。
或许,对于李家周而言,这,才是为人师者的最大意义。
李家周,自己就是冠军。
1989年,李家周代表临沧地区参加省运会,获得了临沧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块100米比赛省级金牌。对于从小爱好体育的李家周来说,就像一块擦满蜜汁的大饼从天而降,兴奋之余,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我还要去拿国家冠军,世界冠军。”
1989年,李家周以临沧地区最高专业分的成绩考入临沧师范体师班。“1990年,市里计划把我送到省队。但命运捉弄人,当时我生了一场病,就这样与职业运动员生涯失之交臂。”时隔多年,回忆那段往事,依然能感受到李家周爱而不得的遗憾。
职业运动员生涯这条路走不通了。可是,如何安放自己的冠军梦?李家周一度陷入人生中的低谷迷茫期。
1993年7月,李家周从临沧师范体师班毕业,8月被分配到临翔区第二中学,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李家周老师在给临翔区第二中学体育特长生讲解搏击技巧
“我自己不能当冠军,但我可以培养冠军!”有一天,在给学生上体育课时,这样的想法突然从李家周脑子里冒出来。说干就干,想要自己当冠军的李家周,开启了培养学生当冠军的征程,这条路,一走就是31年。
“练体育真的苦,一刻都不能松。”罗恒龙说,回想在临翔区第二中学上学时期,李老师带着他们训练,把自己的周末和假期全搭了进来。学校球场的跑道只有200米,训练都是跑公路,每天一二十公里的训练,李老师拿着一根竹竿,骑一辆老式自行车,跟在我们后面,追着、赶着……很多人并不理解李老师,包括我的父母。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配比增强营养。但我还是会怀念‘李氏营养液’。”王应柳说的“李氏营养液”,其实就是李家周老师自制的“白糖+盐+水”。1993年,虽然工资只有225元,但李家周认为比起练体育这些孩子的家庭来说,他的条件好太多了,所以,他每个月拿出一些钱去买白糖和盐,在学生训练结束后,自制“白糖+盐+水”的液体,给孩子们补充营养。
“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也没有工作,一直是自己做小买卖。”李家周的妻子王怀朝介绍,从组建“博海”训练队开始,为了训练队员,李家周什么都顾不上,家里大事小情都是自己去处理,李家周给她封一个“家庭外交官”的称号,还不止,“博海”组建初期,还给她封了一个“伙食团团长”的外号,专门给在节假日里训练的娃娃煮饭。
采访中记者问王怀朝,“作为妻子,你理解李家周这样痴迷体育吗?”她用手轻轻捂起上扬的嘴角,有些腼腆的回答:“记得他和我也说过,朋友问他这么执着搞什么,吃多了撑着吗?我也很矛盾,但是,这么多年,他就只迷这一件事情,我得支持他。”
李廷荣是李家周的小学同学。“90年代初,李家周像中了邪、着了魔,满脑子就是选苗子、练体育,无论走到哪儿,只要见到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娃娃,就会上去打招呼,动员人家到‘博海’去训练。娃娃们回去告诉大人,今天遇到一个人,叫自己去练体育。家长们也一头雾水,以为娃娃遇到坏人。都告诉自家娃娃,以后再有这种情况,不要理,赶快跑。”说起这些,李廷荣忍不住笑出声来,他说,大家后来才知道,这个“坏人”就是“冠军教练”李家周。
李家周老师培养的部分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冠军
1994年到现在,30年来,临翔区第二中学先后向市、省、国家输送200多名运动员,培养出4个世界冠军、7个国家冠军,获得40块省级金牌,1000余名优秀体育人才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博尚镇政府在学校旁边的小勐准村修了一条“冠军隧道”,隧道里都是墙体彩绘,这些彩绘记录着从博尚走出去的体育冠军,里面就有李家周。
1973年出生的李家周,虽然是体育老师,但他并不高大,只有1.64米;这个一直告诉学生要走向世界的老师,最远也只去过贵州兴义;这个看上去有些内向的老师,一讲起体育和他的学生,就两眼放光;这个一直想当世界冠军的老师,却让更多的人成了自己的冠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