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像游龙般蜿蜒游走在千山一碧之间,连接了各民族、多产业,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边境少年足球队意气风发,国门小学合唱团唱出新时代佤山幸福歌,大山里的少年编程队逐梦人工智能时代;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3.8%,13种特有野生动植物在此和谐共生……交通畅、教育兴、生态稳,三年来,沧源高质量发展步健蹄疾,生动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图片

沧源葫芦湖全景


资源经济生机勃发

近年来,沧源县积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民族文化优势、沿边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谋发展,努力向“一村一风景、村村有产业”靠拢,2023年沿边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以上。

位于沧源县勐董镇的佤族村寨刀董村水资源丰沛、水质纯净,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近年来,刀董村统筹规划好辖区山水资源,通过村企合作开发包装饮用水产业项目,于2023年12月申报商标“达董金泉”,年产能达19.2万吨。“‘刀董’意为水源地的坝子头,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我们积极做大做强产业。”刀董村党总支书记陈强介绍。

沧源县班老乡班搞村是典型的民族边境村,过去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班搞村积极探索推行“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政策奖补得奖金”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在勐弄自然村发展辣椒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6万元,2024年预计达40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沧源县芒卡镇莱片村莱片二组,佤乡沃柑基地占地面积达7290余亩,种植沃柑50余万株,丰产期可采摘沃柑2万吨以上,总产值可达1.5亿至2亿元。通过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群众实现土地租金年增收335万元、务工年增收200余万元,直接带动当地172户群众发展沃柑种植1500亩,丰产期招聘员工600余人。


园区经济抱团取暖

永和园区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洋”分水之地、中缅边境交界处,是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永和园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进出口落地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列入《云南省2024年度省级重大项目清单》。

近年来,沧源县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增长引擎、创新平台、开放高地的作用,通过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市场主体、大抓营商环境,冶炼设备、木材、木炭等进出口货物增长明显,境内丰富的矿石、竹木等优势资源正向园区聚集,呈现稳中提质态势。

据统计,今年1至6月,永和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同比增长142.0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0.19亿元、基础设施投资0.69亿元,主导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为51.15%;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7亿元,同比增长1.25%。

围绕落地加工、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永和园区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加快与中领(深圳)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临沧中农商业投资有限公司、重庆邑丰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对接洽谈,加快推进中领新材料低碳竹产业园项目和临沧中农商业投资有限公司机制竹木炭一期项目建设,为持续壮大园区产业集群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口岸经济互联互通

沧源国境线长147.083公里,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航空陆路双向通达,境内有永和口岸、芒卡通道、班老通道、达懂通道“一口岸三通道”,其中永和口岸距县城仅14公里、距沧源佤山机场48公里、距缅北重要城市腊戍200公里、与缅甸佤邦、腊戍、曼德勒、皎漂、内比都、仰光等陆路通达便捷,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和印度洋的通道之一。

随着永和口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通关便利化措施的推行,口岸的通关效率和货物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以甘蔗、矿石、砂石、木材、蔬果、建材等货物为主的口岸货运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口岸流量和贸易货值持续攀升。

近年来,沧源发挥全国通关一体化、“单一窗口”作用,推进永和口岸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先放后检等措施落地,提前研判运输货物风险,强化在线前置审核,实现一次认证、一次检测、一地两检、双边互认。“一企一策”“一品一策”优化通关流程,全程跟踪服务通关时间超长的报关单,为企业量身制定通关指导意见,有效推动通关“零延时”。

据云南清水河边检站永和口岸统计,今年上半年,永和口岸进出口货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95.2%,出入境客流量达16.39万人次、同比增长153.9%,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79万辆次、同比增长36%。

“为确保出入境人员、车辆、货物高效有序通关,我们结合口岸通行情况,及时增设查验通道、优化通关流程等,有效确保口岸顺畅快捷通关。”永和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渊介绍,永和口岸一头连着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近2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一头接着我国东部地区,拥有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势,口岸的顺通畅达对云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记者手记

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才让人安心

数百年前,佤族先民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下班坝自然村种下了榕树,村民世居于此,与大山相伴相守。

1934年,“班洪抗英”剽牛盟誓,佤族先辈喊出了“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誓言。1965年,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佤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心声。2021年10月,下班坝村村民聚集在老榕树下,发布了新时代佤族族训——我们阿佤人民世世代代心向党、心向国家,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屹立的老榕树,见证着树下佤山人民奋进的步伐。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在这里宣读;三年来,佤山群众用实际行动当好“收信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信念坚如磐石。在临沧290.791公里的边境线上,响彻“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铮铮誓言。

看产业,临沧茶、临沧坚果、临沧咖啡……独具高原特色的农业已形成产业链;看民生,边境线上的村庄各具特色,这片发展的热土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里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偏小、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和水平仍待提高。但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就像是离弦的箭,心中有数,无往不利。“我们不等、不靠、不要,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才是让人安心的。”佤山各族儿女正脚踏实地,团结奋斗,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