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红眼病”进入高发期。9月9日,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最新提示。


什么是“红眼病”


人们常说的“红眼病”医学名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丙类传染病,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在炎症刺激下,眼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现出外观充血红眼的状态,因此称为“红眼病”。



“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强,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到48小时,最长可达6天。人群普遍易感,常出现聚集性发病。在家庭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生活场所易发生聚集性传染。不过,也不必太担心,这病有自限性,一般7天到10天可自愈,预后良好,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症状


得了“红眼病”,最显著的症状是球结膜下出血,患者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出现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眼泪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耳前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传染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发病后两周内传染性最强。在人员密集的空间更容易发生传播。


主要传染渠道>>>


1.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2.与患者握手、拥抱等身体上的接触。

3.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各种工具等。

4.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5.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



预防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眼卫生习惯,勤洗手、不用手和衣袖擦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滴眼液、眼部护理用品。


2.“红眼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流量大、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避免接触“红眼病”患者,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


3.若学校、家庭或工作地点有“红眼病”患者,应避免接触其生活用品,病人枕巾、毛巾、浴巾、脸盆或个人日常用品应严格隔离消毒。


4.使用隐形眼镜者应当注意佩戴及摘取隐形眼镜时手的清洁,同时注意及时清洗隐形眼镜。


得病怎么办


1. 及时就诊

发现眼红时,因尽快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不是所有眼红都是“红眼病”,也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用眼疲劳等其他疾病引起,需由专业眼科医生诊断,不建议自行购买眼药水滴眼。治疗期间,若发现视力出现下降,应及时复诊,以免耽误治疗。


2. 避免外出,休息治疗

患者发病7天到10天内,尽量居家治疗,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饮食,避免烟雾和强光刺激眼睛;眼部不化妆,停戴隐形眼镜。


3. 药物要专人专用

眼药水眼膏必须专用,不要与他人共用。一侧眼睛患病时注意防止另一侧眼睛感染:点眼药水时头偏向患侧,避免眼药水和眼部分泌物流入健康的眼睛。有眼药水或分泌物流出时用消毒棉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拭去。


4.避免传染给他人

“红眼病”患者不与他人共同使用洗漱用品,如毛巾、面盆。使用过的毛巾、洗面等用具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避免与他人握手。暂不使用一些公共设施(如公共泳池、蒸汽房等)。幼儿患者暂不送幼儿园,未清洁的双手不要接触公共设施。


治疗“红眼病”免不了使用眼药水,正确滴眼药水的注意事项来了解一下


1.洗干净手,将滴眼液的瓶盖打开,眼睛向上看,用一手的食指将下睑下拉,暴露出下睑结膜囊,将滴眼液滴入下睑结膜囊内,每次一滴即可。


2.保持闭眼2分钟到3分钟(使用眼膏时间可延长3分钟到5分钟),缓慢转动眼球,不要揉眼。同时用一手指按压靠近鼻侧的眼角,避免药液流进鼻腔。


3.同时使用多种眼药水,每种眼药水之间需间隔5分钟到10分钟。


4.不要直接将滴眼液滴在角膜上,以免对角膜造成损伤。


5.瓶口应与睫毛保持一定距离(约2厘米到3厘米),避免接触眼睑和睫毛,造成药液污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