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公元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今四川眉山人。嘉祐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晚年贬谪惠州、儋州。后赦还,途中病死常州,享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诗、词、文俱佳,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以诗入词”,一变宋词之柔媚绮靡,开豪放一派,清奇雄健,气象恢宏,正如南宋刘辰翁所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此调题材表现广泛,凡写景、抒情、议论、感怀、凭吊、怀古等,均可入词。《西江月》词牌还有很多别名,如《白蘋香》《步虚词》《壶天晓》《醉高歌》《双锦瑟》等。

这首词作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中秋,苏轼时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这是他在贬所的第一个中秋节,感慨之思,凄凉之情,跃然词外。上片发端的起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直抒世事如梦,充满人生空幻与短促的深沉喟叹,情绪有些哀惋,情调有些低沉,满含着词人难以言说的辛酸,也蕴含着对人生纷纷扰扰的怀疑、厌倦,还有企求解脱与舍弃。“人生几度秋凉”,有对于逝水年华的无限惋惜和悲叹。“秋凉”二字照应中秋,句中数量词兼疑问词“几度”的运用,低回唱叹,更显示出人生的倏忽之感。

接着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写西风飒飒,落叶萧萧,这两个典型的寒暑易替的秋色秋景,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看取,就是看着。取,是个语助词。回响廊庑,凄然顾影,已见鬓发斑斑,引出时光易逝、容颜将老、高志难酬、已近迟暮之悲,以哀惋的笔调道出无法摆脱人生烦忧。

下片写独自一人于异乡把盏赏月的孤寂处境,满含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伤时感事的忧虑思绪。“酒贱常愁客少”,相比京城汴京,黄州自然酒贱价廉,但这里主要是借酒贱客少,写世事炎凉,点出遭贬斥后势力小人避之如水火。“月明多被云妨”,妨,即遮掩。古代诗人常以浮云蔽日(或月)来隐喻小人蔽君、忠而被谤,此处暗指自身因谗遭贬。

结末归于温厚之旨,用月之孤光表示自己人格之孤清高洁,抒发怀思君国之意。所谓“北望”,既指在黄州北望都城汴京,也设想在筠州的弟弟苏辙此时在北望哥哥苏轼。这一结拍,兼涉家国情怀,包含的情感非常丰富。

在苏轼的中秋词中,本篇颇有特色。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全篇紧扣中秋时节景物,以景为情之媒介,以情为之胚胎,通过对秋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以自然与生活中惯常所见事物景象揭示人生哲理,由秋思而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具有言近旨远、辞浅意深的艺术特色,令人回味无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