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云南•“植”观感“兽”》

带您走进云南

多姿多彩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

感受绿美云南

共建生态家园



640.gif

一年365天,他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野外,扛着单反,健步如飞,看到心仪苔藓就“薅”。


工作十余年,已经采了11000多份标本,其中的一个苔藓新种,直接以他命名


△他叫马文章是一个“苔藓痴”,2009年生态学博士毕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干了苔藓标本管理员的工作。



每年大概有3个月的时间,马博士都在野外搞采集。粗略统计,工作十余年,野外考察的次数有67次,平均每次7~15天,最长的时候一个多月。

今天,博士小哥讲科学

要跟大家科普一下:

苔藓是苔藓,地衣是地衣

  

作为一名与苔藓植物打交道的标本管理员,每当听到有人将苔藓与地衣混为一谈,心中总会飘过一阵淡淡的忧伤。尽管与“五谷不分”相比,不明白苔藓与地衣的区别显得无伤大雅,毕竟两者都容易让人脚底打滑,看起来又特别像。甚至由于两者标本的尺寸和存放方式相似,在全世界同时收藏苔藓和地衣标本的馆藏机构中,它们多半也是统一管理的。


△不同种类的苔藓


  不过,从物种分类角度,这两者属于两个不同的类群。通俗地说,苔藓属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地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一类由共生藻和共生真菌结合而成的生物共生体,是一种稳定的菌藻胞外互惠共生群落,共生藻负责为共生真菌提供有机物,共生真菌则为前者提供结构性的保护以及环境中的水分。如果共生藻类为绿藻,这类地衣尚可进行光合作用,实现植物自养的“个性追求”;若共生藻类为蓝细菌,则地衣只能借助硝化作用将无机养分转化为有机养分维持生命活动,故不属于植物的范畴。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红脐鳞


  其实,将苔藓与地衣这两个大类分开并不难。这是因为,地衣的颜色、形状、质感更多是共生真菌所呈现出来的形态,有些类似“蘑菇”;苔藓则更像“草”。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区分两者:

  一看颜色。苔藓植物有叶绿体,不论是何种类群的苔藓,多数情况下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绿色,植株含水的状态下尤其明显,偶尔有棕色等特殊情况,也可以结合其他特征加以区别。地衣在干燥状态下色泽上多少会有些发灰、发白,或者呈橙色、红色等鲜艳的颜色。


△地衣:袋衣(Hypogymnia)


  二看形状。苔藓植物有着类似种子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分化,分别对应为拟根、拟茎和拟叶,看起来像是迷你版的盆景植物;地衣虽然也可被大致划分为叶状地衣、壳状地衣和枝状地衣三大类,但形状上更像是缩微处理后的紫菜、海带或发菜,地衣在组织结构上的分化程度要较苔藓更为简单。


  三看质感。通俗地说,苔藓摸起来像“草”,地衣摸起来像“革”。尤其是在未完全脱水的状态下,地衣有很强的韧性,要使上一点劲才能将其掰扯成碎片。在干燥状态下,大多地衣又较为易碎。反观草质感更强的苔藓植物,摸起来更接近草本植物,干燥状态下的易碎程度也不及地衣。


△苔藓:花斑烟杆藓


  四是比较有性繁殖器官形态。虽然两者都特别擅长无性繁殖,都不开花不结果,依靠孢子繁殖,但它们的有性繁殖器官明显不同。负责帮地衣传宗接代的孢子体器官叫子囊盘,是贴生于地衣体的圆盘状结构,或是生于地衣体顶端的球形结构;苔藓植物孕育和储藏孢子的孢蒴不仅形态复杂多变,还有蒴柄、蒴帽、蒴盖等结构的分化。


△地衣:柱衣(Pilophorus)


  从“吃”的角度,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树花、石耳、肺衣等地衣,由于与大型真菌——蘑菇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因而可以作为野菜食用,而苔藓植物目前还没有见到被人端上餐桌。


不论苔藓还是地衣,我们都应给予关注。因为两者大多数种类都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是很好的环境指示物种。它们长得好的地方,环境一般都不赖。


本文作者:马文章


《绿美云南•“植”观感“兽”》栏目介绍

云南是全球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开展绿美云南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战略定位,深化创新实践途径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两大中央在滇科研单位,即日起在“七彩云端”客户端推出大型融媒体专栏《绿美云南•“植”观感“兽”》,带您走进多姿多彩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为加快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谱写好新时代绿美云南建设新篇章发挥积极作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