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走进古滇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永远跟党走”媒体活动,媒体记者们走进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河泊所遗址、古城村遗址、石寨山古墓群遗址,实地体验考古发掘现场,深入了解滇文化起源。


据介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南亚考古研究中心)是云南省唯一具有考古发掘资质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主要职责是开展云南省境内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以及地面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技术咨询、科技保护、监督和评估工作。作为云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一直站在文物保护的一线,协同全省文物管理机构,为云南省国有文物收藏机构贡献了近70%的文物藏品。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结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先后建成了元谋猿人遗址、大理太和城遗址、滇西南考古工作站,正在建设晋宁石寨山遗址考古工作站,力争为相关地区的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出土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遗址保护、遗址管理与展示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平台,助推相关地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晋宁河泊所遗址、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先后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获得多项业内荣誉。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对元谋猿人遗址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多学科联合科学考察和勘探工作。目前已基本了解了遗址含化石地层的分布情况,确定了2023年度考古发掘的具体位置,近期将全面启动元谋猿人遗址的系统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工作。


5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建成揭牌,该基地总用地面积997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63平方米,含考古体验馆、学术交流报告厅、考古图书馆、文物标本藏品库房、文物标本展示厅、出土文物周转库房、出土文物整理用房、文物遗产信息收集分析用房、科技考古实验室和其他业务用房。东南亚南亚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基地的设立,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考古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提供了实体平台,将在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发挥积极作用。


云南考古体验馆占地约25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考古体验馆。通过考古记、里程记、学习记、探方记、出土记、修复记等不同功能分区设置,以考古工作、古代生产生活、文保单位等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将场馆划分成为若干个主题空间,采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配置多点式触摸屏、全息沉浸式投影、VR眼镜等设备,用于核心内容的展示和体验。让公众来这里学习考古知识、体验历史文化,实现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目的。体验馆的参观体验为公益性活动,馆内设置有导览讲解人员,辅助观众使用各项体验项目,并有专门团队组织开展相关考古主题的策划活动。



云南考古体验馆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开馆,开馆至今共组织了包括小学生团队、亲子家庭的2场团队预约专场活动和1场个人预约的公众开放活动,已服务观众300余名。据了解,7月的团队预约专场已经满额,预约人数约300名。为给予观众良好的参观体验,保障考古体验馆现场体验的品质,计划继续以预约的方式,年内再陆续开展120余场活动。



古城村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北约5公里的古城村,是云南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先滇时期环形贝丘遗址。遗址先后进行过两次发掘,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保存完整的商周时期的环壕聚落结构,另有土坑墓、瓮棺葬、房址等不同时期的各类遗迹近千处,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4000余件,弄清了古城村遗址的分布范围、面积、堆积特征、保存现状等基本情况。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重点对遗址商代晚期的堆积进行了细致发掘,发现了明确的商代晚期的居住类遗迹,找到了细化土坑墓年代分期的层位学证据。遗址存在滇文化及滇文化之前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的认识再次得到证实。


晋宁古城村遗址是云南高原保存较好的大型湖滨贝丘遗址,也是近年来石寨山大遗址聚落考古的重要发现,因学术价值重大,同时在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和示范,于2023年2月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2023年古城村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已经全面展开,将在前两次发掘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遗址北部台地与环壕的准确形制、年代及关系,完善遗址年代序列,复原遗址原始地貌,丰富贝丘堆积形成过程的细节,解释遗址不同时期功能性质的变化及原因,讲述一个更加完整立体的古城村故事。




河泊所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的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一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2008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对该遗址点进行了详细的复查并明确了遗址属于青铜时代。从2014年开始,省考古所集中力量在河泊所区域开展系统的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重点勘探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总计7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从先滇时期至滇文化和两汉时期的房址、墓葬、灰坑、沟、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简牍和封泥等大量珍贵文物。



河泊所遗址近十年的考古工作构建了从青铜时代早期至汉代的完整的年代框架和连续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勾勒出云南地区从多元到一体的发展路线。2021-2022年发现了837枚封泥和2000余枚简牍,涉及政区建置、职官制度、赋役制度、司法制度、民族关系、交通状况等内容,为研究大一统背景下两汉时期西南边疆治理提供了最直接的文字资料。大量出土的封泥、简牍以及高规格的建筑遗迹等遗存证明该遗址可能为使益州郡郡治所在,是汉代中央在云南行使治权的考古证据,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年,河泊所遗址上榜“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同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央视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2023年河泊所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面启动,省考古所将继续在上蒜一小附近进行1000平方米的发掘,力争找到与封泥和简牍同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存,并对道路进行解剖,以城市考古的视角推动河泊所遗址的发掘。



石寨山古墓群分布面积3.3万平方米,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55年至1996年石寨山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清理了战国晚期至东汉初期的古墓葬87座,出士文物5000余件(套)。其中,1956年第二次发掘出士的一枚金质蛇钮“滇王之印”,印证司马迁记载的“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史实。



研究证明,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及族群墓地,是滇文化的中心,是战国至汉代云南及西南地区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东南亚和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青铜文化遗存。石寨山第五次发掘于2001年3月被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2021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目前,正积极推进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