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胡焕庸线”难题 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

应用介绍

    第三届“美丽中国中脊带”可持续发展论坛5月10日-12日在云南腾冲举行。论坛围绕中脊带内涵、城镇乡村振兴、文体融合、新基建、丝绸之路及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等七个方向,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及文旅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作题为《“美丽中国中脊带”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


    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爱辉——腾冲线”是中国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现象分界线,基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提出“美丽中国中脊带”的发展建议。


中国科学院 院士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主任 郭华东

如何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环境,能够产生很好的科学的政策,这非常重要。在目前“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从爱辉到腾冲这条线,我们称之为“美丽中国中脊带”这条线,引起了高度重视。重视就在于它的区位优势,在这个带上我们的资源、环境、遗产、人口问题,甚至包括气象、灾害、教育问题,在这个线上都有很丰富的呈现。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其实可以把这个带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开发起来。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中脊带”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郭华东院士研究团队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 院士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主任 郭华东

为什么要从四个方面来提?首先是生态文明的角度,我们叫“美丽中国”,它本身就是生态文明,这个非常重要。我们也提到“双循坏”,“一带两端三国九省”,三个国家是中国、俄罗斯、缅甸,其实还不止是三个国家。在我们腾冲这一端,连接南亚若干国家。再者,从空间格局上来讲,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进行经济建设,它不仅是我们开发资源环境的重要区域,从国家安全上讲,这个带也非常重要。塑造“美丽中国中脊带”,首先我们从科学上论证了很多,其次我们在意义上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当我们明确了它的意义,在科学上分析它的内涵的基础上,向政府建议采取一些举措,一步步地发展,形成国家的区域战略。

    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涉及多方面议题,成立“美丽中国中脊带”文旅产业合作圈成为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 院士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主任 郭华东

以可持续发展为引导,我们塑造“美丽中国中脊带”这个概念,形成共识和共鸣,让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个事业,这是这次论坛的目标。“美丽中国中脊带”有很多要素需要做,从资源、环境、信息、交通、农业等,最能引起沿线共鸣,达成共识度比较高的是文旅产业。因为在这个线上,爱辉、腾冲本身就是旅游胜地,这个线上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它跨越了长江、黄河、很多著名的山脉,所以我们这次要成立“美丽中国中脊带”文旅产业合作圈,就是这样的考虑,这是这次会议产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不仅仅限于文旅,这个带上要做的事很多。我们想通过进一步宣介,让这个带上更多区域、更多城市,包括高校、企业都进来,形成大的力量。


点赞(0)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