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光:科技让“丰”景美了,村庄变了,生活红火了
应用介绍
十月寒露,天气微凉,在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这里却热气腾腾,几百亩连片的金黄稻浪沿着山坡起伏,稻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蒿枝坝的村民们正在忙碌着,因为今年南方旱地水稻的丰收季已经来临。 每年10月前后,蒿枝坝旱地水稻的丰收与 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是科技兴农助农的成果
“种好地得靠技术,在拌种、直播、封控草害等环节,全程都有院士专家团队实地指导,我们有底气,今年我将水稻旱作面积扩至10亩。”村民李福说。 李福,澜沧县竹塘乡战马坡村的村民,几年过去,他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转变与2015年的机遇密不可分。 李福说,当时专家就住在自己家里, 手把手教自己育苗、种植、管理、销售等知识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以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帮扶团队来到这里,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通过院士指导班、科技特派员等帮扶机制,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努力让人人有技能,家家有好收成。 “一开始我们不知道‘院士’是什么人,只是经常看到他下地干活,还给我们讲一些农作物种植知识。”李福记得第一次见到朱有勇院士的情景,“那天刚下过雨,他就站在田里看我们种的庄稼”,李福心想,“原来院士是和农民一起种地的人”。 以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帮扶团队走进田间 指导村民种植农作物 竹塘乡拥有耕地超过10万亩,其中80%以上都是旱地,像蒿枝坝这样只有旱地的村子,老百姓过去都是以种玉米为主,玉米卖了再换大米当口粮。也有的百姓种旱稻,但产量很低,村民要吃上自己种的大米很难。 自从2022年朱有勇院士团队在蒿枝坝推广示范南方旱地水稻种植以后,原本种植玉米的旱地改种水稻,蒿枝坝405亩南方旱地水稻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其中最高亩产788公斤,总产28万公斤。当年,澜沧县全域南方旱地水稻种植面积达4.26万亩,但亩均单产仅为239.22公斤。所以,当年单凭蒿枝坝的产量就比整个澜沧县其他地方的产量要高出许多,蒿枝坝村民终于吃上了自己种的大米。 到了水稻抽穗季,专家们到竹塘乡旱地水稻 示范田旁给村民讲解防病虫害的方法 2017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技能实训班”在蒿枝坝的一个小院里开班,村民们亲切地将这里称为“科技小院”。在朱有勇院士的带动下,科技小院陆续开办了冬季马铃薯等蔬菜、林下三七等中药资源,以及茶叶、畜禽养殖等实训课程5期46班次,多数学员成长为当地的致富能手,以及合作社及企业负责人。 李福就是靠在这间“教室”里学到的知识,实现了马铃薯规模化种植,他还学习了林下三七、茶叶、辣椒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电子商务等技能,其中4次获评优秀学员。不到两年的时间,李福家的家庭人均收入成倍增长,他家还盖起了新房子。 李福说,“我们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每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 现在的蒿枝坝变得干净整洁 家家户户住上了独栋小院 “中国工程院入驻蒿枝坝,每年都召开培训班,我们就发动17个村民小组的致富带头人到蒿枝坝学习培训,他们学到技术回去以后,又带着自己村小组的农户一起干,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蒿枝坝党支部书记张文清说。 “种地有疑难,科技小院来帮忙。”在蒿枝坝人人都知道这句话。如今,村民放下农具后便挤进村里的科技小院,院士专家团队成员则走进田间地头,现场教学、咨询答疑,手把手教、面对面指导群众生产,就连4次被评为“优秀学员”的李福,现在也当起了村民们的老师。 “学了这么多的好技术,不能我一个人会,谁需要学习这样的技术,随时都可以联系我们。”李福说。 李福在打理自家辣椒苗圃,他说这些辣椒苗 要分给村民,和大家一起栽种 科技人员最大的期望就是老百姓能掌握更多、更好的农业科技技术,来提高农民的收入。“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些技术村民确实学会了,蒿枝坝、竹塘乡乃至于整个澜沧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收入、居住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善。”来自云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的教师胡洋山感叹科技兴农带来给村庄的变化。 学习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辣椒、茶叶等 种植技术让村民们喜获丰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8年过去,曾经贫困的澜沧县变成了如今绽放“致富花”的地方。朱有勇院士说,一定要让农民变成新型农民,让他们有产业意识、技术意识,更有知识意识,“只有这种改变才是最根本的改变”。 蒿枝坝旱地水稻旁身着盛装的村民们笑脸盈盈
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品
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和
新媒体中心摄制的
10集系列短视频
“二十大精神进基层(第二季)”
《奋进·新征程》
今天推出第三集《丰收之光》
聚焦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
科技助农兴农的新经验、新成绩
普洱市澜沧县 谭鑫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 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 教授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软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澜湄视听 » 丰收之光:科技让“丰”景美了,村庄变了,生活红火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