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公布!云南3个县、6个工程入选!

应用介绍

   近日,水利部公布了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其中。

西畴县

永仁县

昌宁县

昆明市盘龙区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

大理州大理市古生生态清洁小流域

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

500千伏柳井输变电工程

国家高速公路网G8511昆磨高速小勐养至磨憨段改扩建工程

入选 


    这些县、工程在水土保持上有哪些亮点?


西畴县

     西畴县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这是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 99.9%的面积是山区半山区,75.4%的土地石漠化。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畴县开展大规模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森林覆盖率由25%提高到54.83%,水土流失面积由2004年的762平方公里递减至502平方公里,铸就“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创造从嶙峋石漠到丰美绿洲的生态文明治理西畴模式。



永仁县

永仁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引入民营资本建设“阳光生态花果园”,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经济融为一体,大力推广以芒果为代表的经济林和以油橄榄、核桃为代表的果木林等经济高效水土保持植物,深入推进荒山特色林果水土流失防治,有效提升了全县林草植被覆盖率,自2016年至2022年的7年间永仁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98平方千米。



昌宁县

昌宁县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生态宜居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良性循环治理模式,建成了规模大、措施体系完善、建管机制健全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昌宁县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程度地改善,自2004年至2021年,昌宁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14.78平方千米,年均降幅1.81%,水土保持率由64.21%提高至75.93%,提高了11.72个百分点。



昆明市盘龙区铁冲生态清洁小流域

铁冲小流域位于盘龙区松花坝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工程以水源保护为核心,作为全省首批实施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修复、水系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小流域+”治理试点,围绕“流域山体、村庄坡面、入库水系”构建三道具备“拦、蓄、灌、排、洁”功能的防线,形成源头产业调整和有机种植等预防保护、中端生态沟与农改林截留拦蓄、末端湿地净化的全过程面源治理体系,建成生态宜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样板小流域,成为昆明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大理州大理市古生生态清洁小流域

   古生小流域位于大理市洱海西岸湾桥镇和喜洲镇,古生寓意“万古生春”,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优势条件,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打造集水源保护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和谐宜居型等四种类型为一体的高原特色小流域产业综合体。经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水土保持率高达 95.75%,入湖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水环境质量标准,村民人均收入由 10680元提高到 14052元,实现了“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为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管理做出有力贡献。



金沙江中游梨园水电站

梨园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与丽江市玉龙县交界的金沙江畔,面对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且成土极慢的高山峡谷岩溶地质环境,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流域级环水保管理机构,首次在国内利用“弃渣作为坝基和坝料的新型筑坝技术”有效降低弃渣,开展了生态修复适生植物资源调查与筛选研究,在渣场、临建场地种植油橄榄、石榴、杨梅等经济林木,建设生态恢复经济林种植示范区,建成了“大江大河大型渣场、堆积体多源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与多级联动应急管理系统”。工程绿化面积达490.34公顷,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8.09%,生态效益显著。



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

鲁地拉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中游河段丽江市永胜县和大理州宾川县,建设单位始终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水土保持各项措施要求,工程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4.63%,林草覆盖率由不到10%提高到了30.11%。水库周边形成了较具规模的水土保持绿色经济产业,有效保护了水土,涵养了水源,具有很好的水土流失防治功能。



500千伏柳井输变电工程

工程位于文山州,项目建设单位将示范创建融入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在全省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率先制定《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实施办法》等18项水土保持相关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建立党建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业务融合发展机制,编制了6项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业务指导手册,大力推行水土保持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有效保护了水土和林木资源,为推进建设环境友好、水土相宜的“绿色电网”建设树立了以创促建的良好典型。



国家高速公路网G8511昆磨高速

小勐养至磨憨段改扩建工程

工程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腊县,建设单位坚持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治理原则,秉持“将公路轻轻的放到雨林之中,让桥梁缓缓的从大地生长出来”以及“最小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最及时的修复就是最好的保护”理念,设计施工尽量不破坏原有地形、水系,建设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无痕建设”,涌现出一批高速公路边坡开挖创面恢复的技术工艺,大力推广弃渣、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区林草植被恢复率约为98.70%,林草覆盖率达45.47%,走过小磨高速的朋友都说“跑在小磨高速上有一种车在路上跑,路在林中游的感觉”,成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之路。



点赞(0)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