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长下坡隐患路段排治:筑牢安全“生命线” 让天险变成通途

应用介绍

“高速公路上,最怕的是长下坡、大弯路,刹不住,隐患大,事故多……”云南94%的土地都是横绝的山脉与高原,崎岖的地表以极大的高差造就了色彩斑斓的生态景观,也让云南境内的高速公路以“难”“险”“坡陡”“弯急”著称。如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杭瑞高速保龙段32公里长下坡等路段,让经验丰富的老驾驶人都谈之色变。


长下坡路段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如何做?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以下简称“云南交警总队”)扎实调研、深入研判,围绕“降事故、提效率、保畅通”的工作目标,以隐患治理为基础、以预防预警为核心、以应急处置为重点,架起了山岭高速长下坡路段严密的生命安全防护线。



“口袋”交警:把群众的安危看在眼里

对于驾驶人来说,保山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保龙高速公路交巡警二大队(以下简称“保龙二大队”)的交警们,与其说是警察,不如说是朋友。


图片

保龙二大队的管辖路段中有一段32公里长下坡,这段路海拔落差高达1260米,分布有7座分离式隧道,最长的高黎贡山隧道2980米,形成了坡长坡陡、弯多弯急、桥梁隧道相衔、崖峭谷深的山岭高速公路特点,交通安全管理问题多、难度大,大货车失控、自燃、追尾事故高发。

面对“管不好、防不住”的巨大压力,保龙二大队始终坚持“两个至上”,全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在2019年、2023年实现了“零死亡”,探索构建了“同路同心、同力同行”的山岭高速公路长下坡事故防控新体系。
行经该路段的大货车常因制动系统过热而发生自燃,针对这个问题,保龙二大队在坡底隧道口或停靠带上设置了全天候的观察哨,根据货车频繁制动后刹车片高温产生的焦煳味和青烟,民警们琢磨出“眼观鼻闻”的土办法,一旦发现隐患车辆,便将其引导至自救水箱实施降温自救。今年以来,已发现并成功处置高温车800余辆。

图片


交警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路上巡逻,那么如何及时掌握路上的交通情况呢?把驾驶人纳入“巡逻员”队伍。目前,保山市4个高速大队先后与3500多名货车驾驶人建立了“畅行保山高速”“平安高速你我他”“物流快递运输”等23个微信群,驾驶人主动担当“义务巡逻员”,一旦发现警情、险情、疑情便在第一时间发布,交警也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大家在群里彼此共享信息,时时互动联通,不仅增强了驾驶人与交警间的信任感和参与度,也让驾驶人真切体会到了事故防控的“成就感”。这对于常跑保龙高速的驾驶人来说,交警们就在自己的口袋里,随触随达。

每个驾驶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交警,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也从过去的“一路三方”,变成了现在的“一路四方”,这第四方就是3500多名驾驶人。保龙二大队的民警用汗水赢得了驾驶人们的信任,也浇筑起了一道维护人民安全的防护墙。


图片



夜巡战士:把群众的安危扛在肩头

凌晨站岗,寒风透骨,很容易感冒,但是云南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昆石大队(以下简称“昆石大队”)的民警们心中燃烧着一团火。2017年,汕昆高速K2068至K2088路段作为云南长下坡事故高发路段的典型,被公安部列入该年度“全国十大事故多发路段”。


图片

“事故多发”这顶帽子压在头上,整个大队的民警都感到心里一沉,肩头一重。为了更好地保证过往驾驶人的生命安全,昆石大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交通安全监管能力方面进行了全新部署。

结合辖区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特点,昆石大队发现驾驶人在深夜因视线不佳,途经长下坡路段时易发生交通事故,于是大队将夜间的交通管控作为工作部署的重点。


图片

夜间巡逻任务分别由外勤一、二、三中队承担,主要负责辖区夜间巡逻、清除故障车、管控大货车和客运车辆等。夜巡的民警们在各自辖区分别于22时至凌晨1时、23时至凌晨1时、0时至凌晨2时实施“错时”夜巡,切实加强夜间事故防控工作。

同时,大队重视抓好凌晨2时至5时客运车辆上路情况的监控管理,安排专人坚持每天通过监控视频掌握辖区该时段客运车辆的上路情况,将客运车辆夜间违规上路情况纳入规范管理,有效遏制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片

2019年的冬天,适逢南下的寒潮,昆石大队夜间辖区路面温度经常掉到零下。凌晨时分,是大多数人睡得最深沉的时候,但在高速公路上,昆石大队的交警们却正忙着测量路面温度,查看路况,呼叫除冰车辆到指定位置撒盐除冰作业,为了保障长下坡路段的安全行车,他们这群人,经常彻夜无眠。当年,支队辖区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了44.44%、71.43%、42.86%。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2018年,汕昆高速K2068至K2088路段终于摘掉了“事故多发路段”的帽子。


图片



哀牢山“守护神”: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

在2008年以前,云南有一段路一提起来就让人胆战心惊,这就是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这里地处哀牢山脉和无量山脉分水岭地带,坡长、坡陡、弯多、弯急,加之每年有近5个月能见度不到50米的大雾天气,极易发生货车失控、起火等车毁人亡的道路交通事故,一度成为全国闻名的“死亡之坡”。

图片

2004年,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设立大风垭口执勤点。2016年初,批准设立大风垭口中队,建成规范化交警中队营房、现有民警8人,协管员14人,常年24小时坚持对途经的大货车、客运车辆开展逐车提示登记。


图片

云南纬度低,海拔高,山区的昼夜温差极大。大风垭口执勤点白天温度最高超过40摄氏度,汗水浸透背心是常有的事。冬夜,执勤民警穿着棉大衣,还是抵不住凛冽的寒风往骨头里钻。顶着艰苦的条件,多年来,大风垭口中队的民警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图片

2016年,他们自主研发的二次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在长下坡路段投入使用,此后6年,长下坡路段二次事故发生率下降80%以上,且至今未发生过二次伤人事故。

2017年,他们自主设计的首批5套自救水箱,在27公里长下坡货车起火事故多发及视线相对较好的位置投入使用,此后,货车驾驶人可以方便使用自救水箱进行降温或灭火,货车自燃事故下降90%。


图片

2022年,大风垭口交警登记提示模式进行了“智慧”升级,由人工升级为声、光、电立体无纸化模式,同时增加“两客一危一货一网”车辆安全提示“小程序”录入,大大提高了登记提示效率。

为了让途经的驾驶人更了解路况,暖心的大风垭口中队自行设计了一款安全提示“福”字贴。18年来,执勤点民警提示过往货车160万辆次、发放“福”字贴100多万份。他们在大风呼号的山间,披着晨霜,赶着星辰,看护着每一位驾驶人,用福字为大风垭口“天险变通途”添上了注脚。


图片

在警民的共同努力下,大风垭口长下坡路段在2019年、2020年、2022年三年实现了交通事故“零死亡”的记录……“死亡之坡”现已成为平安之路。

这些长下坡隐患路段排查整治的成功案例,少不了交警们的日夜付出。

“师傅,长下坡,千万不能超载!超速!”

“轮胎温度过高了,停车加水!”

“这段路险得很,千万不能疲劳驾驶,赶紧进站休息一下!”

在岗位上,一句话要喊上上百次,常常喊得口干舌燥,也没有时间喝一口水;有时一站就是几个钟头,累得饭不想吃只想睡觉。可面对群众的生命安全,他们还是放不下手中的责任,本着“少堵一段路,少毁一辆车,少死一个人”的防治原则,民警们守卡点、巡重点、保畅通,实实在在干好本职工作。站岗巡逻服务人民,救急解难与民同行,这是他们的坚守,他们的责任,他们义不容辞的奔赴。


点赞(0)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