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开展世界体积最小、重量最轻“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应用介绍

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疾病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万峰教授团队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成功置入世界最小、重量最轻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并同期完成微创主动脉瓣成形术,使患者重获“心”生,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人工心脏”正式获批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后,在云南省首位接受手术的患者。

家住广东的刘女士今年59岁,因反复咳嗽、胸闷、气促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扩张型心肌病,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病情反复,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后,经过详细诊断和分析,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

万峰教授介绍,“类似刘女士这样终末期心衰的病患,心脏移植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是供体资源稀缺,同时匹配条件等受限因素较多,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万峰教授多次组织院内外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充分研判病情,在征得刘女士及家属同意后,决定为她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也就是人工心脏。人工心脏属于人工生产的机械装置,限制因素少、治疗效率高,已成为心脏功能衰竭者的标准化治疗手段之一,也是广大终末期心脏功能衰竭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希望。

2024年5月15日上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室内,万峰教授带领团队精准流畅地将Corheart 6“人工心”的泵头连接到患者的左心室。这是一枚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仅90克的重量,是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人工心脏,重启了刘女士的“心”生命。

经过半个多月的康复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已能自如活动行走,并于6月19日出院。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是云南省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的里程碑性事件,也标志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先进行列。

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数据,我国35岁及以上心衰患者已达1370万,亟须进行治疗。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在供体紧缺的情况下,往往很难等到供体心脏。人工心脏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之一,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为云南地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标志着终末期心衰患者能够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一流的治疗。



点赞(0)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