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筇竹之乡”从珍稀濒危到绿色富民之路

应用介绍

昭通市大关县,这个位于乌蒙山区的小县,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筇竹。筇竹,作为国家三级保护竹种,以其独特的生长习性、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奇特的外形,被誉为“笋中之冠、竹中之王”。近年来,大关县依托这一独特资源,大力发展筇竹产业,成功将其打造成为当地的绿色富民支柱产业。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珍稀筇竹

大关县的“冷湿寡照”气候为筇竹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全县天然筇竹林分布广泛,总面积达20.83万亩,2018年荣获“中国筇竹之乡”称号。筇竹笋不仅味道鲜美,其营养成分也远超一般竹笋,具有低糖、低脂、高蛋白、高膳食纤维、富钾、富硒等特点。

 

全产业链发展,筇竹产业焕发新生

自2018年以来,大关县将筇竹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新种植竹基地86.65万亩,竹林总面积增加到116.53万亩,其中筇竹面积102万亩、占世界筇竹面积的70%以上。通过一二三产同步规划实施,大关县成功培育了19家笋材加工企业,形成了以林森食品为龙头的加工格局。同时,筇竹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的建设,也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科技支撑与精细管理,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大关县与西南林大、省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筇竹研究院和专家工作站,为筇竹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精细管理,实现了优质竹苗的县内供应,成林竹笋亩产量达到800斤以上,竹林亩均产值突破1万元。

 

绿色生产与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大关筇竹笋”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昭通市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大关县出台奖补办法支持绿色生产,多个筇竹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长远规划,打造百亿级筇竹产业

大关县规划到“十四五”末,竹笋年产量达到10万吨,竹材年产量达到7亿根,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5.23亿元。到2035年,建成100亿级筇竹循环全产业链,打造“中国西部安吉”,争当“两山理论”实践创新示范区。


筇竹之美 工艺品与艺术创作

筇竹不仅以其笋闻名,其独特的竹材也是工艺品和艺术创作的上佳材料。筇竹竹节鼓突、杆壁甚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工艺价值。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创新开发,筇竹工艺品在市场上持续走俏,成为值得带回家的伴手礼。筇竹工艺品制作技艺,包括熏煮、调直、塑形、组装、打磨、上色、搽漆等20多道繁复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最终呈现出的筇竹工艺品,散发着高贵典雅的光泽和质感,既有实用性,又具备观赏性,在市场上广受欢迎。

尽管大关县筇竹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资源培育、基础设施、精深加工和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大关县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筇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让筇竹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绿色富民产业。



点赞(0)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