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歌词“保温杯里泡枸杞”成为年轻人挂在嘴边的“热梗”时,他们大概没有想到,如今,养生正以出其不意的速度与自己的生活深度融合。
“热啤酒”、围炉煮茶、八段锦、五禽戏已成为继瑜伽、普拉提后的健身新宠;维他命全套、体检套餐成为热门馈赠佳品。从“喝最烈的酒,熬最晚的夜”到“不求长命百岁,但求健康加倍”的变化背后,年轻人究竟在想什么?
“不用保佑我发财了,请保我健康!”
2023年除夕,博士三年级在读的何琳琳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惟愿我和家人健健康康”。和往年“怒发多篇核心期刊”“一夜暴富”的愿望相比,她今年的期许显得平淡而朴实。
在2022年底的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何琳琳一家4口先后病倒。起初,80多岁的外婆是家人们关心的重点。“没想到最严重的居然是我。”何琳琳说,自己成了“症状百科全书”,转阴后还干咳了一个月。这些不适让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
天津上班族周青平时就有运动的习惯,“阳”后病程虽不长,但在病毒攻击下,他发现长久锻炼出的强健体魄,似乎并不能成为隔绝疾病的“金钟罩”和“铁布衫”。痊愈后,他决心开始养生。“就像在脑子里印上了一个时间表,几点应该睡觉,每天喝多少热水、吃多少果蔬,按部就班,清清楚楚。”
2022年,上海岳阳医院医生护士演示“呼吸六字诀”养生操。许晓青 摄
有媒体发布的《年轻人疫情影响报告》显示,与疫情之前相比,超六成年轻人更加关注健康问题。《2022年轻人恐病报告》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对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其中近九成年轻人对体检结果有各种程度的担心。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培训导师王春谊告诉半月谈记者,很多在“阳康”后被健康焦虑包围的年轻人,其实此前已经有这方面的隐忧。“疫情就像一个放大镜,平时不在意的身体信号变得愈发显眼,从而让年轻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王春谊说。
随着医生纷纷加入社交媒体平台,医学科普效应得到集中且充分的释放。爸妈爱看的《养生堂》曾被年轻人不屑一顾,如今,大量年轻人却守着高人气三甲医生的直播不肯挪眼。“平日都挂不到他的号的,直播当然要珍惜。”32岁的柯宓年纪轻轻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对于某医院骨科主任的直播几乎是场场必追。
“朋克养生”反生新困惑
在养生这件事情上,年轻人似乎有着超强的执行力:2022年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各种保健品因深度嵌入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被戏称为每日“第四餐”。
然而,热衷健康养生消费的年轻人们,真的在养生吗?
何琳琳告诉半月谈记者,在关注到健康问题后,她决心好好照顾自己。养生计划从“买买买”开始:购置黑芝麻丸、阿胶糕、辅酶Q10等各种“补药”,人工泪滴、艾灸脐贴也纷纷就位,还配上了随手取用的无糖茶包和维生素软糖。
但渐渐地,她的养生计划似乎到此为止了。她坦言,自己根本做不到不熬夜,在日常饮食上,也无法拒绝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许多养生博主近乎“修行”的生活让她困惑:“真的有人能在晚上11点前放下手机吗?”
不少年轻人处于同样的矛盾中。某平台的用户画像显示,“养生”相关话题用户活跃时间从早上8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最高活跃时间在晚上22点,在凌晨1点之后用户们才正式离开养生“夜场”。
王春谊认为,社会节奏的加快,让年轻人将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工作和学习。在压力面前,相比实际的行动,养生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的仪式。
于是,年轻人发明了“朋克养生”这个词,来描述这种“一边作,一边补”的养生模式。“这折射了年轻人对健康问题的无奈和焦虑。”王春谊说,“每个人都知道要保重身体,但当烦躁、压力来临时,熬夜、饮酒、暴食等放纵行为是很难避免的。”
恶性循环之下,过度养生开始露头。王春谊介绍,在既往的咨询案例中,已经有年轻人开始服用进口“猛药”,尤其是一些抗糖、抗衰老类产品。这种对身体影响未知的产品,经自媒体渲染后,以“养生”之名进入年轻人的生活,风险难以预料。
养生先养心
年轻人愈演愈烈的健康焦虑,反映了社会情绪的一些新动向。“吃保健品总比不吃强”成为受访年轻人共有的一种心态。沉迷养生,是人们补偿心理的一种外显。“比如,一些年轻人熬夜刷短视频、打游戏,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们释放或逃避社会压力的心理需求。”王春谊说。
抵抗健康焦虑,逃离“朋克养生”怪圈,关键在于尽量避免情绪内耗,寻求适合自己的、规律的生活节奏。生活的压力不可避免,重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化解途径。
年轻的顾客在体验一款减压养生椅。郭程摄
“年轻人需要去感知自己不规律生活方式的底层逻辑。”王春谊说,追求逃避和刺激是人的本能,年轻人不该被责备,但可以建议他们去寻找一种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的解压方式。“如果没法早睡,那就把睡前玩手机的时间替换成看书和杂志;如果无法进行剧烈运动,是否可以尝试把散步当作运动方式?”
“阳康”过后,周青开始执行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他和几个朋友还建了一个“早睡打卡”微信群彼此监督。“大家都觉得有很大改善。”周青说,群里的女生展示了自己的“成绩单”:连续早睡1个月后,大家的脱发问题缓解不少,黑眼圈也几乎消失了。
周青认为,年轻人的身体底子不会太差,之所以选择复杂的养生“套餐”,而拒绝早睡锻炼,只是因为没有迈出第一步。“习惯的养成其实比想象中容易,而当效果真正出现时,这种正反馈的激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坚持下去。”
《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在老子的世界观里,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淡然平和才是养生法门。3年疫情,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阶段——肆意对待时间和健康,买买买,报复性消费,一场场深夜的痛哭、无法抗拒的孤独感……那段特殊的日子终究远去,生活终究回归平静。年轻人可以静下心,让身心回到正轨。
在何琳琳看来,养生的意义在于,可以全权负责一个长远而重大的项目,项目名称叫作身体,负责人是自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