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美美与共|云南带来的“三个故事”,为何在美引发共鸣?
应用介绍
当地时间9月24日,2024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世界的香格里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走进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活动启动仪式上,云南代表团负责人讲述了三个故事,引发了在场中美各界人士的共鸣。
故事一:一段并肩战斗的友谊
资料图
1941年,一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的率领下,组成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到中国,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也被中国人民亲切地称为“飞虎队”。
据史料记载,从1942年7月4日至1945年7月31日,“飞虎队”共摧毁敌机2900余架,击沉击毁日本商船223万吨、日本海军舰艇44艘,击毙日军66700人……
显赫的战绩的背后,“飞虎队”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援华作战期间,2000余名美籍“飞虎队”队员在战斗中牺牲,而200多名飞虎队队员则幸运地被中国民众营救。
“飞虎队”的故事承载着中美两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深厚友谊。80多年过去了,“飞虎队”的故事并没有被尘封在历史书里,而是作为中美友谊中无法被忘却的一页,不断传递。在云南,保存着许多“飞虎队”的印记,如飞虎楼、飞虎大道、飞虎队纪念馆等,无不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美国,“飞虎队”成员及其后代多次访华,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让他们深受感动。
如今,“飞虎队”的故事正被新一代的年轻人传颂,中美两国青年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让这份跨国情谊历久弥新。
“飞虎队”老兵莫耶(左三)在昆明市外国语学校种下中美友谊树。黄兴能 摄
故事二:一位美国“村长”的告白
林登向外国访客介绍云南大理当地文化。新华社记者 曹梦瑶 摄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有一位扎根当地20年的美国人布莱恩·林登,被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林村长”。
自1984年第一次来中国后,林登就爱上了这个古老又富有生机的国家。2004年,林登夫妇辞掉美国的工作,卖掉房子,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中国,想找一处乡村定居。因为在林登看来,“中国文化的灵魂,藏在乡村里。”辗转多地后,他们对云南大理苍山洱海间的喜洲镇一见倾心,便在喜洲城北村定居。
在这里,他和家人共同创办了“喜林苑”,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让白族老宅焕发出新的活力,逐渐成为了各国朋友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35年前,我无法在世界地图上辨认出中国。而现在,我的身份已经与这个国家紧密相连,难以分割。我可以预见,我的灵魂将永远漫步在喜洲的小路上。这里现在已经是我的家,我灵魂的归宿。”这是林登在其回忆录《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中的深情告白。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中国的故事,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一种名为“云南”的幸福生活。
故事三:一栋“驻美”民居的传奇
弗劳尔先生(前排左一)和他的学生们在暑期项目中 。图源:美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青山环绕,两江合流。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哈泊斯渡口小镇,伫立着一栋来自中国云南的传统民居,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
云南民居为何会飘扬过海来到这里?这背后是一段颇为传奇的际遇。2017年,美国游客约翰·弗劳尔来在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茨中村走访时,无意中发现一栋结合了汉、藏、纳西族元素的民居。听房主说因为兴修水利的原因必须搬迁整个房屋时,弗劳尔萌生将它搬至美国的念头,希望通过这栋民居让更多美国学生了解中国云南的历史和文化。
这个“疯狂”的想法产生后,弗劳尔和妻子很快付诸行动。他们以这座民居为基础,通过暑期体验营等形式,让美国学生亲手参与重建过程,学习汉麻混凝土墙的制作、中国园艺等技艺。
2022年,这座融合了藏族、纳西族、白族与汉族风格的民居,成功地从中国的澜沧江畔整栋平移到美国的仙纳度河边,实现了原貌重建,在异国他乡重获新生。
一砖一木间,这栋建筑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为美国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文化的窗口,增进了他们对东方文明的理解与尊重。
【记者手记】
从“飞虎队”到林登、弗劳尔夫妇,在今天这场以人文交流赓续中美友谊的活动中,云南带来这三个故事,其实颇有深意: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活力在地方,愿这些流淌在两国人民心间的美好记忆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中美友好交流交往中坚实的民意基础。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软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澜湄视听 » 美好生活美美与共|云南带来的“三个故事”,为何在美引发共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