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了灵了”(上海话:太好了,太好了),这是上海市艺术家们对贡山美景的由衷赞叹。近日,一场跨越3000多公里的艺术碰撞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闪烁光芒。17名来自上海市的书画、摄影名家与怒江本土艺术家们携手,沿着怒江北上,走进人神共居的丙中洛镇,共同采风创作,以画寄情,挥笔泼墨,用镜头记录下贡山的山水之美,共叙“江海情”,共谋两地文化交流交融、协同合作的新篇章。
清晨的丙中洛镇,云雾缭绕,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缓缓展开,宛如仙境。艺术家们漫步在甲生村东风稻田的田间小路上,不仅感受到了稻香的沁人心脾,更是对贡当神山和石门关的壮丽景色赞叹不已。手中的相机,成为了他们捕捉这一刻美好记忆的工具,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丽之中,流连忘返。
来到雾里游客服务中心,江对岸的雾里村,隐约在晨雾之中。艺术家们在这里找到了创作的灵感,纷纷拿出绘画材料和摄影设备,开始了现场写生。每一位艺术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雾里村的美丽和神秘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作品。在他们的笔下和镜头中,雾里村的面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同的画风和技巧,让这个传统村落的美得以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老师,作为上海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以及“非遗”海派剪纸的传承人,以其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创作了超过1500幅艺术作品,并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展出,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多个金奖。在雾里游客服务中心采风创作中,李守白老师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雾里村的自然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画作中,雾里村的林木葱郁、生机盎然,仿佛每一笔都饱含着对大自然生命的赞美。李守白老师的作品不仅是对美景的再现,更是他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表达。他的画作让观者仿佛置身于雾里村的清晨,能够感受到那湿润的空气、听到林间的鸟鸣,体验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李守白老师
李守白在谈及此次云南之行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表示,踏上云南这片土地,亲眼目睹了怒江地区的巨大变化,这让他感到非常振奋。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自然而然地拿起了他擅长的速写工具,将雾里村的美丽风光捕捉在画纸上。
李守白老师认为,这里的山清水秀,给了他们这些来自城市的艺术家们一种强烈的向往感。他提出,通过两地艺术家的交流,可以将城市的发展理念和新的文化产物带到怒江,与当地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李守白老师强调,艺术应当与时俱进,提升其价值观。他特别提到了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化,认为应当思考如何利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平台,为少数民族文化开辟一条通往国际舞台的通道。
午后的阳光,如同一首温暖的歌,安抚着纷扰的心。丙中洛镇双拉村茶腊小组,是一个保留了传统怒族特色的村寨。村寨中,石板为顶、原木为墙的素朴民居,不仅展现了怒族建筑的风格,也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艺术家们在这里欣赏到了怒族的传统歌舞和乐器表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让他们对怒江地区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金祥龙老师
期间,艺术家们有幸见到了一位90多岁高龄的独龙族文面老人,并与她合影留念,这一刻,两地的文化差异和情谊在镜头前得到了交融和体现。当大白兔奶糖这一上海特色小礼物送到老人手中时,不仅是一次物质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贡山县奇特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是艺术家们灵感的天堂。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创作的素材,更是体验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与美丽。尤其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金祥龙老师,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绝版套色木刻”创作方式而具有极高的限定性和收藏价值。在此次采风中,他不仅拍摄了大量照片,还画了许多速写画和水墨画,这些作品将成为他创作版画的基础。他计划回到上海后,仔细加工这些素材,通过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将怒江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呈现给公众。
夜幕降临,位于丙中洛镇甲生村的屲仚听客溪艺术民宿被篝火的光芒点亮,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此展开。悠扬的弦子乐声和怒族原生态歌声在空气中回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艺术家们和当地群众围坐在篝火旁,共同享受着特色美食,欢笑声和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共融的画卷。
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驻地,大家纷纷加入跳怒族原生态歌舞的行列,沉浸式体验贡山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交融不仅加深了艺术家们对贡山文化的理解,也拉近了他们与当地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艺术家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贡山的独特魅力,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池海波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池海波认为,怒江所展现的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壮丽,更是一种千年文化的沉淀与现代发展的并彰。这种视觉冲击力,使他意识到影像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在促进上海与怒江两地文化互鉴方面的重要性。
池海波老师在讨论中提到,上海与怒江两地可以通过影像文化的交流和对话,加深彼此的了解,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怒江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使其逐渐在国际上获得了声誉。这种声誉的积累,离不开本土摄影师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怒江州文联摄影影视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怒江首席代表罗金合老师,作为一名走遍怒江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的本土摄影艺术家,他已经为怒江拍摄了30多年的“肖像画”。他的作品记录了怒江州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呈现出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怒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反映了怒江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程。
罗金合老师
罗金合老师表示,他将继续用镜头记录和宣传怒江的美景和发展变化,为宣传怒江、展示怒江的美好形象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贡山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此次由怒江州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的艺术采风活动,是为了庆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而举办。此次活动目的是通过艺术家们的创作和交流,宣传怒江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现代发展,推介怒江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怒江的自然美景、民族风情和现代发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和兴趣。此次活动不仅为怒江地区的文化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助力,提升了怒江地区文化软实力,也加深了上海与怒江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